日子像数念珠一般,从手中滑落,串成周,串成月。不知不觉中,我的村官生涯,已经开始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对大学生村官这个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一晃四年过去了,人们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个名词已不感到陌生。“大学生村官,他们是大学生,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们就应该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这是很多村民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的认识,这无形中给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造成了压力。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才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村官,更是成了村民心目中的“神”、“救世主”。村民需要我,这是光荣的,从我踏上大学生村官这条“荆棘”的道路时,我也已经暗下决心,决定自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我,对于村里的事务,还不是很了解,现在的我,只能干些“小事”——给来访的村民端茶倒水,做些接待性工作,协助村里干部们完成任务,给村民们打印复印东西等等。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有意识地去向村里村干部请教村里的事务,对于以前不懂的名词,我也在慢慢摸索中明白。比如,“三资”是资金、资产、资源。以及“农村五保户”与“农村低保户”的含义与区别,随着我慢慢地摸索学习,现在的我,对于村干部们之间业务谈话,也开始能听懂了,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户”,什么都不懂,很茫然的感觉。农村工作是国家最基层的工作,同时也是国家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落实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我想对于我以后个人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这里我能够学习到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东西,同时也能磨练我个人的毅力、提高我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养成能够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
以前听长辈们说过“农村工作不好干”,当时听后还没有感觉,但是经过这两个月的工作,我开始慢慢地认识到了这其中的艰巨性。虽然现如今农民的素质逐步提高,但是还是与社会的发展不同步的,还是有差距的。比如现在国家对农民实施的“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有很多农民就无法理解,认为自己的钱自己收着就行了,干嘛要去交给国家,甚至当村干部上门收的时候,恶语相对。开始的时候,我听后很不理解,甚至觉得他们很可笑。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而广大的农民却不懂国家的良苦用心。
这是农民的错吗?当然不是!农民长期以来受小农思想的束缚,想要摆脱这种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国家和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和关心理解。这虽然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做到心系农民,终会有那么一天,农民的小农思想会慢慢地被“新思想”取代的。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对于这项工作的实施,我想我们村是成功的,我们经常下乡为本村农民做宣传工作,耐心地为他们讲解这项政策对他们的好处,农民都是实际的,只要他们了解到了这项政策是对他们好的,他们就会慢慢地接受了。我们村的适龄农民参保人员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虽然还未达到百分之百,但是我想百分之百的成绩会在不远的将来向我们“招手”的。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切切实实看到了国家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做出的种种努力。新农村的建设也不仅仅只有口号,很多惠民政策也像潮水般层出不穷。低保户、五保户、两女户的出现;地保、新农村社会保险、新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的实施;国家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关爱等等,这些都是国家为了新农村建设所做出来的努力,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向着和谐社会这个目标努力着,我想希望就在眼前,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
从工作到现在,村里的为民服务代理工作,就一直都是我负责的了。每天接待来访的群众,耐心地听他们说自己的所需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像村民所需的材料、要办理的证件,我都会办理好送到他们家里。为他们节省为办证来回奔波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们自己的事情。最近村里残疾人代理工作,我也开始接手——为这些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他们核对信息、照些照片、打印东西等。
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些人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内心是善良的,你为他们办事,他们是从心里感激你尊重你的。自从我接手残疾人代理工作以来,有很多的事情都让我很感动。记得有一天,我骑车上班,就有个村里的残疾人向我打招呼,还很热情,他的举动,让我很是感动。这些村民对我的态度温暖了我的心,让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户”,同时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未来工作最大的鼓励。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以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态度去主动融入进村委会这一集体中的,与群众打成一片,战胜刚出校门的青涩和茫然,为自己的人生积累一份宝贵的经历!
(作者赵瑞雪,系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关镇向阳村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