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会上讲话时问,“现在的高校,有没有‘村官’专业?”他提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一项着眼长远的举措,教育部门也应跟着这个思路改进工作,在专业设计、课程安排上有所调整,比如可尝试设置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村官”专业。(4月28日《人民日报》)
尽管徐光春表示,以“村官”作专业名称,只是举个例子,在实际操作时,可叫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之类,但笔者以为即使这样,他的建议也不够科学,不适合实际需求。在笔者看来,“村官”不需要“科班出身”。高校专门开设相关专业,安排学生到农村任“见习村主任”,毕业后再安排到村实际任职,“看上去很美”,实属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者说这样的思维,带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
何以这么说,难道村官不需熟悉农村,并具备相关的能力吗?笔者以为,这些毫无疑问是要的。只是,“村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能局限于农业相关领域。比如现在相当多的乡村,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搞工业,或者发展旅游业等。只面向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怎能选拔到想要的“村官”呢?事实上当一名好“村官”,更需要综合管理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专业技能。进行新农村建设,更是需要多领域的人才,包括教育、经贸等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