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到任一年多的大学生村官,在他所在的村接连启动了两个创业项目,其中一个项目累计投入要两百多万,这个每月领900元补贴的村官,在创业中,运用了很多新的思路——风投、合作、整合资源,他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 ?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好项目引来30万风投
作为兴文县周家镇加兴村村主任助理,李春一同时也是兴文县新加系种猪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他在加兴村建立了生猪良种繁育基地,采取与养殖户一对一的方式合作,向养殖户免费提供母猪饲养,经过正常的饲养标准喂养达到投产后,采取返捉仔猪的模式收取该头种母猪成本及使用费用。这种方式减少了农户投入,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这种模式需要滚动投入,总共需要二百四十多万投资,而他已投入了四十二三万。一介小小的村助理他的资金从何而来?
李春一说,他现在已经负债几十万,虽然资金是一大难题,但创业最大的难题不是资金,而是项目。
除了向银行贷款,他尝试多种渠道融资。一个详细的可行性报告是敲门砖,李春一拿着这个报告去找人投资。
他找到一位投资人,和他聊起了自己的项目,对方产生了很大兴趣,“和他谈了半天,就谈来了30万投资。”这30万已经全部投入基地,产生效益后还会滚动投入到下一步发展中。
在李春一看来,只要项目好,就不愁钱,而农村还有很多项目,等待人去发掘和投资,农村是一块投资的热土,关键在人的眼光。
村官和村官抱团
李春一在建养殖基地的时候,刚开始一个人独行,大小事务一肩担,但是事情发展到最后,他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承担不起来了,于是,找来了同为村官的孙斌和张凤,一起合作。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合作了。
2008年底,这三个大学生村官就开始了合作。
当时,镇上开年终总结大会提到第二年的烤烟种植任务压力大,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来自周家镇石屏村的孙斌、天星村村主任助理张凤和李春一提出要带头种,150亩的烤烟种植示范地就这样诞生了。
三个人分工协作,张凤负责财务,孙斌和李春一负责田间地头。李春一说,三个人都是年轻人,沟通起来比较容易,有事情也是商量。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人能碰撞出新的火花,而且在管理时间上也能互补,可以轮流照看示范地,再加上三个人各有自己的人脉、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可以发挥最大效应,示范地最初的启动资金就是三个人凑的。
这次合作,让三个人有了默契,合作得也很愉快。
现在,李春一担心的是养殖合作社的运营,核心团队还没有形成,运作难度就很大。合作社需要专业的技术、法律、财务、管理、营销人员,但是现在在他身边还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人才很多都不愿意到农村发展。没有团队,要想做大就是天方夜谭。
如今虽然已经有两个村官和他一起合作,但对于前后投资需200多万的合作社来说,对于公司化发展的愿景来说,还是不够,他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一起在农村扎根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