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蛋雕作品
张宇蛋雕作品
一提起江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吧。殊不知蛋壳上也有一个江湖,只见那“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却不留血雨腥风,风云变幻间留下的是令人惊叹的蛋雕艺术,武林的风范在其中隐约可见。
明清时期,民间庆贺孩子出生有送红鸡蛋的习俗,因此商贩们会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为图生意兴隆,商贩们又各出奇招,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再后来,由画入雕,这小小空间里的世界是越来越精彩。大体说来,蛋雕的功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描文勾勒,在蛋皮表面以浮雕、阴刻、阳刻来成画,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颜色较深的鸡蛋壳是孕育此上乘功夫的绝佳场地。另一种则是镂空雕刻,精髓在于镂刻,习此门武艺之人技艺是否纯熟精湛一目了然。
在蛋雕的江湖里,先师前辈寥寥,相关的“武功秘籍”更是难觅。不过,几年的自学和摸索,生长在北京胡同里的张宇如今已可称得上是描文勾勒界的武林高手。行走江湖之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好武器。坊间的蛋雕工具纷繁不一,木刻刀、电雕刻刀、医用手术刀、锉刀、电钻、磨针等等可谓花样百出。但所谓好的工具,关键在顺手。张宇的工具很简单,商店里能买到的基本的木刻刀、微型圆锉、铅笔以及自制的粗线条刮光工具等等,一用好几年,使起来得心应手。
宝刀既在手,如何寻得一处合适的用武之地也是学问。蛋皮看似薄,实则有十几层的“肌肤”,手起刀落之下颜色会越来越浅,最内层膜即是白色的。最初的深色与渐渐变淡的颜色在去留之间形成了鲜明强烈的画面对比,给人以更丰富的视觉震撼。此外,蛋壳上最好不要有结点,越光滑的蛋壳越利于把武功耍得行云流水,体现出画面的流畅。
蛋雕功夫套路有板有眼:第一招是清空蛋体。招式是在蛋底部画个小圈,用刀轻刻,此时要注意使用“转蛋不转刀”的秘技,慢慢刻出一个小洞。蛋壳侧面如法炮制也打个小洞,而后将蛋液吹出。第二招即清洗风干。清水注入蛋中,上下摇晃再将水倒出,此招式需重复数次。再用细小的刷子伸入蛋中进一步清洗。之后则是长达半个月的蛋孔朝下自然阴干。此招式遇太阳暴晒则容易被拆招,需避免。第三招是定标绘图,依据设计图稿把等分线、并行线画好,然后将细部图案依固定位置画上。第四招亦即最重要的一招就是精雕细刻,蛋雕功夫的高下此一招即可见分晓。最后一招则是清理装饰。再度清洗,并用钢刷刷去多余的蛋膜,再以装饰盒等密封保存,收尾招式亦是不能马虎。
这大抵是前人总结出的一般套数。不过蛋雕江湖的各路高手并非按部就班的死板,各家有各家的招式变化。张宇习惯于先将鸡蛋洗净消毒晾干,再就着一个特制的放大镜,用铅笔打好底稿,再以顺手的“刀剑”气定神闲地打出一套张式雕刻刀法。张式刀法以专心、细心、耐心、小心为口诀,精雕与修大形,力度掌握颇为重要。武林江湖中无论拳法、刀法、剑法,力之掌握都是关键所在,需经过长时间的琢磨与习练,此法则蛋雕江湖亦是相通。因着蛋壳薄而脆,在其上施展功夫可谓如履薄冰,稍不留心便前功尽弃。故在出招过程中尤其要万般小心,在害怕蛋碎的心惊胆战之中要练就心平气和的内功,每一次出手都需谨小甚微又当机立断,又稳又准,不晃不抖。当然,这般高强武功可不是一蹴而就,不经历好几次蛋碎心痛怎能探得施力的诀窍?心无旁骛地静坐几小时甚至几天更是家常便饭。此外由浅入深之处如何自然过渡也需反复摸索。此后,张宇才出招对付蛋液,在鸡蛋底部小心翼翼转刀,打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孔,用针筒将蛋液抽出,再注入清水反复洗涤,晾干之后不留余味。最后,张宇更是巧手用五合板、泡沫、海绵纸、硬纸壳、包装纸、镜框等亲自设计制作装饰盒,使其作品成为送礼佳品。
武侠中的江湖高手往往大隐隐于市,其武功出悟于寻常生活。蛋雕江湖亦是如此。好的蛋雕作品不仅仅在于精致,更因其取材于生活,能够表现丰富的生活内涵。张宇的蛋雕作品恰是遵循了这一江湖道理。他遍翻图书,寻找有特点的形象,革命人物、西游人物栩栩如生;关注社会时事,福娃蛋雕等与时俱进;胡同里散步之余留心观察,擤鼻涕、剔牙、打哈欠等老北京人典型形象就变成绝佳的素材;甚至是一句诗也经过加工创作跃然于蛋壳上:“闭门静坐自己过,闲来莫论他人非”,张宇绘一老翁静坐,面前摆一茶壶茶杯,画面简洁意蕴深长。好学笃行,即是成就蛋雕武功的精髓所在。(蛋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