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临江一游,临江是个游人罕至的边境小城,早先年临江只是吉林省浑江市的一个区,后来临江被划出来,独立成县,九十年代中期临江又升格为市。
临江边境小城不是旅游城市,我萌起去意的原因主要是受猎奇心的驱驶。因为临江小城与朝鲜接壤,大凡边境城市都受临国民俗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与内地民俗迥异,我对边境地区的民风民俗特感兴趣,这就是我来临江的动因。
临江小城
到临江瞻国门,隔江眺望异域风光,乃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到那里去听听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斗故事,对历史上战火纷飞之地做个初步的实地考察。这也是我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
按实说,临江城市并不大,不过因为临江是边境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国家的一个窗口,政策在这里自然有所倾斜,其城市建筑自然要比内地县级市略强一些。
边境城市有海关、有国门,海关自然是门壁上高悬国微办理人员货物出入境事物的机关,各边境口岸海关设施大同小异倒也没啥可看之处,而国门就不同了,边境城市的国门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建筑形式和特点。临江的国门是一座架设在中朝界河鸭绿江上的大桥,我国这边桥头有铁栅栏式的大铁门,平时关闭,有人员车辆过往时大门启开,国门有边防战士站岗守卫。
临江风光
临江的鸭绿江大桥。是横跨中朝两国的国境桥。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历经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铭刻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我去时没见有人或汽车通过。鸭绿江对岸朝鲜一方全是大山,再就是连接大桥的进山公路,并没见有人家,看来临江这座边境城市与丹东。图门不同,那两个城市对岸是朝鲜的密集居住区,而这里显得十分冷清。两国的山是一样的山。路也是一样的路,在没有房屋建筑及人员的情况下,两个国家的地面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
临江曾是解放战争中震撼山岳的战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我早有耳闻,斯时,我们单位有一祝姓之人,军人出身,老资格,三句话不离本行,张嘴“三下江南”,闭嘴“四保临江”,人们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这对我来临江一游也起了催化作用。对于没当过兵的我解读“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实在是门外之人说户牖内之事,经过多次与过来人交谈也就明白了个大概。
临江
原来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多以后,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调集重兵向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临江地区大举进犯,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消灭南满民主联军。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采取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方针及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的战法,这就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国民党军四次攻打临江,北满联军三次过江驰援。这里所说的江南是指松花江南。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历时三个多月,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保卫了南满根据地,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通过这一阶段作战,北满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满的局面获得显著改善,这就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我察看临江一带地图时,一个叫葫芦套子的地名跳入眼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部名叫《逆风千里》的电影。我对《逆风千里》记忆犹新的原因是因为拉开文化大革序幕的竟然是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