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经过近两年来的集成式发展,逐渐步入了新陈代谢、良性循环的工作常态,在现有整体环境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则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引导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否实现“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的双重功效。本文试以宿迁大学生村官工作为例,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主动接受并担负起“新生代村官”的称号和职责作些初步思考。
一、强化自我认知,增强大学生村官自身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源头选拔方面,我们注重了解人选的综合表现和到村任职志向,注重比较人选的“到村适应度”,注重舒缓人选的心理定位和心理预期,确保把思想好、责任感强、耐吃苦、有奉献精神的人选挑选出来。在教育培养方面,注重解决思想融入问题,牢固树立把大学生村官“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对待”的培养理念,坚持严管和关爱相结合,建立市委常委联系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定期谈心谈话等制度,通过谈话来交心,同时为他们开通“大学生村官博客”和“大学生村官心灵博客”,让他们通过开博来开心、开怀。
二、给予社会认同,营造关心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浓厚氛围。在机制认同方面,成立由组织、宣传、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12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具体职责分工,有效避免主体缺位和错位现象。在政治认同方面,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摆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加以重视,市委举行全委(扩大)会、市委工作会等重大会议,都邀请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先后有20多人当选为市、县(区)、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生活认同方面,除提供“十个一”,实施“五有”关爱工程,“高限”发放工资外,还实施大学生村官“安家工程”,为55名大学生村官提供了首批经济适用房。在工作认同方面,实行“1+X”以村为主、多岗锻炼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在信访、治安、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经受历练、施展才华、赢得认同。
三、赢得群众认可,以优异业绩展示大学生村官自身价值。坚持以推进创业富民为突破口,让大学生村官有舞台干得好、有能力流得动、有保障早成才,在全市837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604名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291个,为当地群众提供1.4万个就业岗位,带动6万多户农民创业致富。通过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的示范效应,吸引人才、资金等发展的优质要素向农村流动,带动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等强势资源向农村富集,有效激发本土人才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彰显大学生村官的“头雁效应”;通过将企业、大户拥有的资金、管理经验,专家拥有的技术,合作社拥有的市场渠道等与大学生村官所拥有的思想观念新、开拓能力强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撬动社会资本支农惠农,彰显大学生村官的“杠杆效应”;通过大学生村官在熟悉农村、直接处理农村复杂棘手问题的过程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储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彰显大学生村官的“链条效应”。截至目前,共有7人通过公推公选走上乡镇副科级领导岗位,70人当选村“两委”正职,420人当选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大学生村官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认可。
四、突出组织认定,强化考核拓宽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路径。坚持组织引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一方面完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实行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和百分制量化考核,将创业富民实绩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对获得上级党委、政府、部门表彰的,自主创业或联合创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规定规模的,可当选为县(区)、市、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部门代表,对他们均给予相应层级的加分。另一方面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制定大学生村官培养计划的依据,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将按照合同规定予以解聘,对民主评议满意率过低的,由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当年不参与评优评先活动。我市通过“三公一评”、“递进培养”等措施及时将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大学生村官推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正职岗位,对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公推公选择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起到了“选拔一批、激励一片”的积极作用,大学生村官普遍感到未来有盼头、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