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支部书记助理 刘艳磊
获奖作品:把青春奉献给这片光荣的土地
每当回想起向总书记汇报到村工作情况、聆听总书记教诲的幸福时刻,就会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我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工作一年后毅然地选择了"村官"这条路。面对众人的不解甚至是蔑视,我都一笑释之,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双脚站在黄土地上的那种踏实感。对落日的余晖、淳朴的民风、袅袅炊烟的热爱是我心中永远挥散不去的情愫。
我们刘集后村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村庄,1925年春节建立了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并保存了我国最完整的、首版陈望道手译本《共产党宣言》。2006年11月24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我村视察。2009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我村视察,并在农家小院召开座谈会,做了重要讲话。省市各级领导每年都会来支部旧址参观学习,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中央及地方领导的鼓励是我们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压力更是动力。来村委会报到的第一天老书记就如数家珍地告诉我村里的革命英雄事迹。我的心里顿时涌起对先烈崇高的敬意,同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为自己能在红色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地方扎根感到荣耀。同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让刘集支部这面旗帜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初来农村,总是抱有一腔热情要干事创业,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热情是我们想干事的前提,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则是我们干成事的法宝。来到村里后,我主动请村主任带我到村里、到地里转转,摸清我们村的基本情况,有多少地,多少口人,村里人的平均收入有多少,主要收入来源以及村集体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等等。记得村主任带我去地里看大棚那天,刚下过雨,通往地里的小路泥泞不堪。我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询问村里的情况,一个不留神摔倒在水洼里,看着自己浑身是泥的狼狈样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这才是原生态的村官生活啊。
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后,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和老百姓打交道,把我当成是"村里人"。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首先不能说普通话,要说土话,虽然一开始有80%听不懂,但有那个"土"味儿在里面,老百姓听得近乎。再就是在村里不管见到谁主动打招呼,看到谁家忙着农活上去搭把手,时间长了也就熟了。通过走访村里的老党员、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跟他们拉家常,分析贫困的原因,建立贫困户档案,积极帮助他们向上级部门申请贫困补助。只要用心,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他们就会从心里接纳我们,认可我们。现在村里人看见我就喊:"小刘书记来啦,来家里坐坐吧。"或者是:"小刘书记,我们家有个事,你看看能不能帮上忙"。虽然忙碌,但心里踏实。他们还经常塞给我一个煮熟的玉米、家里蒸的热包子,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针对我们村人均收入较高(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8340元),青壮年劳动力主要在镇企业务工的特点,确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素质。结合正在进行的全镇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镇机关单位组织了"我为农家书屋捐本书"活动,共募集农村科技、畜牧、法律相关书籍300余本。并且利用县农业局对口帮扶建立"红色党支部"的机会,争取农家书屋的配套资源,成立了活动中心、棋牌室等。周末或农闲的时候看书的多了,赌博的少了,拉二胡唱吕剧的多了,吵架扯皮的少了。充分挖掘我们村的红色旅游资源,筹备建立特殊党校,聘请专家讲授理论,定期邀请革命烈士后代讲述革命故事,把支部旧址打造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县新入党员、拟提拔干部培养阵地、道德文明教育阵地。
农村的眷美画卷刚刚打开,需要我们这代有知识、有责任的青年去书写。广袤的农村孕育着发展的机遇,去农村建功立业是时代的召唤,当"村官"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责无旁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甘愿奉献青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努力着!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