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登上这座讲台,刹那之间有点“窃喜”。因为,不久前由我主编的一部辞书——《党的建设辞典》,首次把村官这个词语,请入辞典这座庄严殿堂。随后,互联网上”百度百科”本此收进了”小村官”词条。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时代潮流把我推到前端,在无形中做了所谓“第一人”。试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建设热火朝天已60年,何来具有当今时代气息之“村官”一说!?为什么会称“小村官”呢?!
我在辞典中用三个条目分别地将官方文书所言、正式用语、昵称作出了包括词源、本义及延伸义的解释,从而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个新生事物固化在中国语言宝库之中,同时也就固化在中国悠久文化宝藏之中。
其实,人所共知语言变化背后,是深刻的时代脉搏跳动。任何一个新的词语诞生,都是社会变革及时代进步的直接、迅速而集中的表现。也许这些语言最初出自一种感受、动议或是习惯,在人们间或世俗生活中有限流传,随着事物的发展与共识的增加,就会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通行语言,成为广泛交流与公认的工具。
我之所以毅然决然在辞典中编进这个词条,因为身后所支撑的是党中央的一项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其集中的表现是中央一系列有关指示决定文件,尤其是很高层面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文件。
正当“村官”事业方兴未艾之初,先是党的十七大(2007年10月)制定党和国家兴盛发达目标,随即经由全国组织工作会议(2008年2月)首次宣布全国用五年时间选聘十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宏大计划。紧接着,分别在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和十七届四中全会(2009年9月)上,以彰显郑重的《决定》形式,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宣告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宏大战略,积极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提出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守则。据我所知,在中央全会这个很高层面,接连两次作出正式决定,载明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任务和要求,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其价值和特殊重要性可想而知。
前面我说到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这是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划阶段意义的里程碑。现在全党上下正在兴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党同志都把这次学习贯彻活动视做自己的重大政治责任。我想本着这个精神,同在座各位作一个简单思想交流,也通过你们同更多的村官交心谈心。我说三句话:
修德先于修业,感悟高于感知,成才重于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