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岁末,山西省已累计建设农家书屋21192个,覆盖75%的行政村。始于2008年的农家书屋工程,走过了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最初试点到稳步发展的历程。去年,农家书屋又列入全省新的"五个全覆盖"的一项重要内容,阳泉市、晋城市、忻州市也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覆盖。可以说,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求知识、学技术、受教育不可或缺的地方。那么,盖好的书屋如何管护,现有的图书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
A他们的命运因书屋而改变
书让梦想插上了翅膀
书扫清了致富路上的障碍
书使生活改变了模样
1月12日,在海南大学毕业又在当地找到工作的小介登上了回家的列车,除了牵挂自己的亲人之外,小介还惦记着村里的书屋。就是在那里,她的梦想逐渐变得清晰,曾经,书屋里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名人传记和一些文学名著使小介对未来以及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小介所在的曲沃县史村镇西海村,2001年开始搞大棚蔬菜产业。刚开始村民们不能完全掌握技术,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下属的蔬菜协会给了村里一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方面的书,形成了西海村农家书屋的雏形。随着国家和省里农家书屋工程的进一步开展,西海村这个建在蔬菜批发市场旁边的书屋里面的书越来越多。村委主任李文华介绍,现在书屋的藏书近万册,种类系统全面,2009年上面给配送的最多,涵盖了政治、历史、科技、文化、法律等领域,还有多种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等。《设施农业无公害高效栽培》《塑料棚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蔬菜间作套种新技术》等书利用率最高,许多病虫害的防治知识村民们一查书就清楚了。《快乐老人报》《大众健康报》等是村里老年人消遣养生、调配食谱的好参考。
对于运城市盐湖区岳坛村"新民书屋"的管理人解新民来说,书屋的意义非同一般。解新民是一个残疾人,他坚持20多年义务为村民提供图书,附近五个行政村的村民都来他的书屋借书。为了将书屋办成真正的"农民大学堂",解新民自修了大专课程,获得了大专毕业证书,他的目的是能帮老乡致富,自己的生活也因此有滋有味。在2010年11月,我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新民书屋"荣获优秀农家书屋称号。
B"活动推进"使书屋的使用率得到提升
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水平
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引导农民参与
农民艺术家利用书屋举办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等文艺活动
2011年,是省新闻出版局确定的"书屋攻坚年",上半年完成了7000家书屋建设任务,下半年完成了7092家书屋建设任务,加上之前建设的7100家,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建设农家书屋21192个,覆盖了全省75%的行政村。但是许多书屋建好以后,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让现有的图书充分发挥作用?农民不进去读书怎么办?毕竟,书屋的建设并不是仅仅靠投入就能达到效果的。
我省农村人口23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近70%,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切实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力调动起来,才能发挥农家书屋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以形形色色的活动推进成为我省宣传农家书屋、使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古县的各个乡镇就以书屋为阵地,结合各自地域特点,培育和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古阳镇把核桃、大棚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栽培和管理作为培训重点;旧县镇、永乐乡把小杂粮优质种植作为培训重点。经过培训,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相关产品在质量上也都有了新提高,成为"富了脑袋富口袋"的读书用书典型。潞城市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作为培训重点,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以开展政策和法制教育为内容,切实提高农民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和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截至2011年9月,潞城市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36次,培训农民12000余人次。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走进书屋,永济市蒲州镇西阎郭村的农家书屋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用农民的话、讲农民的事、抒农民的情,给村民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也吸引了更多村民走进书屋。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地的芦笋种植受到巨大影响,开展了薄皮核桃的试种植,农家书屋中《核桃高产栽培》使一些村民受益。在受益村民的带领下,核桃种植面积大幅度扩大,农民们在书中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增收,农家书屋也越来越受欢迎。
在晋城市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村比如高平市的东山村、阳城县的史山村等,都有自己的村志、村歌。农家书屋建立后,广大农民艺术家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在书屋里创办诗社、开展书画作品展,并自发在村与村之间组织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等各种文艺活动,这些结合村风村情、农民们自娱自乐的多彩文化活动拓展了书屋的丰富内涵,也使村里的文化氛围浓厚起来。
有些地方还利用农家书屋组织专家讲座,由于专家的答疑时间有限,就把解决问题的法宝交给农民,那就是让农民们走近书架上相关图书。农家书屋不仅圆了农民的"求知梦""求富梦",也使许多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成了净化风气的过滤器。
C防止书屋变"书库",硬件要硬软件也不能软
避免"重建轻管"必须将管理和运行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避免"重建轻用"应该有相关制度和经费予以保障
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给力
随着一批又一批书屋的相继建成,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采访中,省新闻出版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硬件设施齐全的一些农家书屋活动不丰富,仅限于图书借阅;有些书屋读书活动和远程教育、科技讲座等其他活动脱节;有些书屋的活动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不紧密,缺少吸引力。
更为忧心的是,有些村对农家书屋不热心,认为可有可无,即使名义上有了,也存在场地、管理员等硬件设施尚未落实的问题,有的书屋去年配送的图书还被堆放一隅没有拆包,有的书屋连阅读用的桌椅都没有……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发行处负责"农家书屋"的一系列事务,从书的配送到管理干部的培训以及书屋运行情况的检查等。针对一些硬件存在问题的书屋,该处柴晓刚副处长认为,在管理层面,最重要的是要将农家书屋的管理和运行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在运行层面,必须有相关制度和经费予以保障。目前很多书屋的管理员都由退休老教师、老职工、老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担任,还有一些由村干部兼任,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出版物管理知识欠缺,而且多为义务兼职,如果长期没有报酬就会出现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等问题,进而影响农家书屋的持续运行。
在我省范围内,有62个县(市、区)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其中有国家级贫困县25个,全省国定贫困县9285个行政村中有8366个行政村建设了农家书屋,占全部国定贫困县行政村的90%。临汾市吉县就是国定贫困县之一。
吉县屯里镇明珠村的书屋设在村委会会议室,村委主任周国亮兼职做着管理人,他告诉记者,其他时间老百姓农活忙顾不上看书,冬天闲下了,会议室里又没有暖气,电暖气取暖效果也不好。他坦诚地告诉记者,村里的其他事务还需要自己处理,书屋的开放时间并不能保证。村里的人们需要看书时就电话联系他。
据记者了解,2011年村委主任的补贴是每年5600元,2010年只有4200元,每月平均津贴不到500元,确实很难调动一个人身兼数职的欲望。
如果说农家书屋存在诸如开放时间不够、图书分类不合理、借阅登记不全等管理上的漏洞的话,或许有不重视等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正如省社科院马研所副所长庞丽峰所说:村民们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要使农民树立"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而这样的氛围需要全社会营造。(王建科 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