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南
农家书屋已成为湄潭县农民交流致富经验、沟通思想、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的好场所,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在农家书屋学到了一技之长,并走上了致富之路。
过去,农民们在农闲之时不是打牌就是约在一起喝酒,自从湄潭县各乡镇建起农家书屋以后,农民们抢着学习知识的越来越多了,闲暇时光都喜欢到书屋一坐。近年来,湄潭县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中,坚持建好、管好、用好的“三好”要求,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学习致富的好地方,也给湄潭县的农村带来了新气象。
农家书屋农民爱
在湄潭县核桃坝村一农家书屋看到,好几个村民正在翻阅着书架上的各类书籍,村民陈刚就是这个书屋的常客,他看着书说,“我经常趁农闲的时候来这里看书,这样不仅可以学到好多知识,而且时间过得也很快。尤其是农业和林果业管理的书对我帮助很大。”
据这家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陈倩介绍,村民可以随时进入书屋,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他们书屋内配备了政经、文化、少儿、生活类图书,并针对农民生产需要专门配备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科普图书。同时,还订阅了新闻、农科类的杂志和报纸。
复兴镇两路口村村民唐永康,坚持利用空闲时间到村里的农家书屋阅览有关养殖方面的书籍,掌握了青田鱼养殖管理技术,在承包的30多亩稻田中养殖青田鱼,赚了6万多元。他告诉记者,“农家书屋里藏宝又藏金,就好比是一个永远都不走的专家,你有疑问他可以随时教你。”
农家书屋帮农民
农家书屋让群众得到实惠,受到群众欢迎,为农民开启了科学致富的大门。
农闲季节,兴隆镇龙凤村村民谭世才没事就和其他村民们一起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借书、看书,给自己充电。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种植和养殖类的书。谭世才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最关心的就是种什么、养什么收益最好,应该怎样去种,以前没条件,自从农家书屋建好后,就常来看看科技方面的书籍,以便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湄潭,人们都说农家书屋是他们的“文化粮仓”,农家书屋有万贯黄金,谁爱读书谁先富。
来自核桃坝村的村民葛诗明满怀热情地对记者说:“农家书屋是我们村所有村民的知识宝库和源泉,村民种植、养殖业遇到不懂的地方,去书屋借书查资料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农家书屋不仅节省农民时间,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让他们学到致富的本领。
引导农民读好书
湄潭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康厚达在谈到农家书屋时,热情地说,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湄潭在农家书屋的管理上有很多的创新之处。
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是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的农家书屋。这个书屋很整洁、很明亮,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书屋管理员李连富给笔者看了一下借阅书籍的记录册,厚厚的本子上每一页都写满了借阅者的名字、书名、借阅时间以及归还时间。他说“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田家沟考察时,详细了解了我们的这个农家书屋,而且还对我们露出了笑容表示赞许。”
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关键要靠管理员。湄潭县在组建“村级文化协管员”的队伍时要求十分严格,在村里选拔的都是有一定文化程度,工作上认真负责,在村里有号召能力的人,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提高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使管理员愿管、会管、管得好。
湄潭县文广局新闻出版股股长佘先环说,“村级文化协管员就是要引导和推荐农民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乡村浓厚的读书氛围,尽可能发挥农家书屋的社会效益。”
“多读一本书,不怕不致富”这句话渐渐成为湄潭农民们的共识。
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耕作之余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