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悬挂着“园艺学院科技兴农直通车”横幅的面包车开进村口,上至颤巍巍的老人,下到晃悠悠的娃娃,呼啦啦全围了过来。“当时感觉老拉风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张祎说。
这时,兴奋的农大学子们并不知道,此后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会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有了不一样的定义。
今年,沈阳农业大学校团委开展了以“高举团旗跟党走 实践教育长才干”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团委共申报51支社会实践团队,加上各学院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实践队,共有超过100支队伍、近千名大学生先后奔赴基层农村,开展生产技术指导、科普宣传、科技讲座等活动,并与当地帮扶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中,11支队伍入选团中央全国“科技支农”重点团队。
该校团委书记李晓安介绍,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各学院鼓励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此外,还首次与校外科研院所合作,特聘辽宁省农科院专家加入实践队。
农民觉得“没白来”
园艺学院实践队是11支“科技支农”重点团队之一。
8月8日一大早,园艺学院实践队一行11人从学校出发,经过近两个半小时车程,抵达辽宁省灯塔市沈旦镇周官村。
实践队钻进生产大棚,为村民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当地农民纷纷告诉实践队成员:“上次有专家来村里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后来,当地虽然有技术人员,但从来没有这么系统地上过课。
第二天,实践队一行赶赴绥中县高台堡镇。前不久,由于暴雨影响,高台堡镇主要经济作物苹果大规模减产,给当地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而实践队为他们带去了希望。当天中午,“服务农村促和谐,科技兴农谋发展”的主题讲座座无虚席。
8月10日,实践队又前往辽宁省北镇市,深入“香瓜第一村”中安镇双胜村和“东北葡萄生产第一镇”常兴店镇进行调研和指导。
“我们准备了10多种、300多本技术资料。”队员蔡加星说,“从前发的科技宣传资料,农户拿回家就垫桌腿了,但我们准备的资料他们都来抢。我听到好多农民乐呵呵地说‘今天没白来’。”
除此之外,实践队还发放了《现代园艺作物发展现状及科学技术普及程度调查问卷》,为进一步制定促进农业发展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受时间限制,许多农民都觉得意犹未尽。”队员徐思思说,“我们给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第二天在去绥中的路上,就接到灯塔农民打来问问题的电话了。”得到农民的信任和认可,队员们都特别兴奋,“虽然3天去3个地方很辛苦,但是能实际解决农户的问题,就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