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显右一到种植大户陈水银的蔬菜大棚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提示
我省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4年来,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742名。大学生村官下去之后有何作为?给农村带来怎样的变化?2年任职期满后他们如何选择?出路何在?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八闽首邑闽侯县,走近已在乡村摸爬滚打两三年的大学生村官。这些“80后”的朝气和干劲,脚踏实地的努力,在最基层“社会大学”历练积淀的成熟稳重,无不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对人生之路、对以何种方式奉献社会与故乡的思考,亦值得关注。
到乡村去:理想与现实考量下的选择
“林书记好!”烈日下,一脸黝黑的林显走在田野,正在劳作的村民不时跟他打着招呼。
2年前,从福建师范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系毕业后,林显来到闽侯县鸿尾乡鸿尾村任村主任助理。他是闽侯上街人,在农村长大,但真的当起了村官,还是很陌生,“过了两三个月才适应”。
既然已经“跳出农门”,为何又返乡?林显坦言,既有现实的就业压力,也有到农村锻炼一番、干一点事业的考虑。这种想法在大学生村官中有一定代表性。2009年,张榕政从福建农大动物科学学院毕业,摆在面前的有三条路:保送研究生、外企德国拜耳的高薪工作、村官,最终他选择了村官,“毕竟还年轻,想回乡锻炼锻炼!”
2008年我省启动此项计划时推出的利好政策,也是吸引他们的原因之一:2年期满考核称职及以上转为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选调生管理。这项政策通俗的理解就是“在村里称职地干满2年,不用考试,就能成为"公家人",这对担心孩子前途的家长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虽然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不高除去社保医保每个月仅1000元出头,但在理想抱负与前景预期的综合考量下,仍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此路。林显介绍:“学校选聘大学生村官,全班有十几个人去报名,包括我有4人最终入选。客观地说,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既要考察学习成绩,还要考察社会实践、组织活动等综合能力。”
2008年至2011年,闽侯县共接收大学生村官四批49人,一般担任村支书或村主任助理,今年又接收28名。“我们感觉,他们整体素质都比较高,能严于律己,肯踏实干事。”闽侯县委组织部主管此项工作的部务会议成员陈冬金说,组织上对他们的定位是让其在锻炼中成长,以改善闽侯县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叫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下子就能胜任农村复杂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而在安排他们的去向时,一般选择村级班子较为团结稳定、交通较为便利的村。
同时,尽力给予他们保障,包括:在正常待遇之外,每年每人补助1500元办公经费;提供工作、生活上的便利,一般将他们的食宿安排在乡镇;建立“传帮带”制度,县委组织部、乡镇以及村两委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传授工作经验;定期交流,县里每半年开一次座谈会(乡镇每个月开一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等。
有所作为:在为村民办事中磨砺成长
在经历初期的隔膜之后,这些大学生村官渐渐融入乡村和村民之中,对村情村貌、发展和民生工作也熟悉起来。既要锻炼也要干一番事业的心态,激发他们主动作为,其间,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未能如愿的失落和困惑,但这两点都激励和促进他们成长。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到了鸿尾村之后,林显发现开展工作比想象的更加困难,因为几乎没有村集体收入,开展任何活动都有点力不从心。加之,修村道、小学操场需要征地,做村民思想工作,“真的很难,涉及的一个村民不同意,工程就没法做”。
难归难,但事要做。林显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自己懂电脑技术的专长,跑到县里争取来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并拉通了宽带网络。此后,他借助我省专门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支撑的“农村科技春光行动计划”及大学生村官科技网,建立了鸿尾村网站,实时发布村务、土特产供需信息。这个新鲜“窗口”,让村民觉得很新奇,也带来了机遇。“前不久,永辉超市看到我们村适合种蔬菜的信息,派人过来了解了情况。”鸿尾村村支书叶勃说。
村民张克昌是种养大户,拥有400多亩山坡地,他想拿来开发。林显认为这既对他有利也能惠及村民,于是查找资料、请教专家,精心做了一份《鸿尾村榜上休闲农场可行性研究》,并与省科技厅中试基地专家进行对接。不久,中试基地的张福山博士带领团队前来实地考察,为老张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帮他联系洽谈业务。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不仅是林显,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发挥专业特长,结合驻点村的实际,为村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提供有益帮助,几乎成为大学生村官一致的选择。
张榕政担任村主任助理的祥谦镇中院村,因为办工业,很多村民的地都被征了,生计成了问题。2010年9月,他决定依托县劳动局、青口投资区等部门,在村里开设“农村就业指导窗口”,为村民们搭建就业平台。窗口开设仅一个月就帮助5位村民顺利实现就业,目前已提供70多条就业信息。
有收获也有困惑。这些“80后”村官坦言,基层农村工作的繁杂和细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如何做细群众思想工作、如何抓好计生工作、如何化解纠纷矛盾等,“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要脚踏实地摸索才行”。不过,这也激发了他们的思考,2011年从福州大学行政管理系毕业、担任青口镇付竹村村主任助理的赖浩然,根据一年多来跟进征地拆迁的经验,就征迁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提高造血能力等进行思考,颇有新意。
出路何在:从转为选调生到“五条出路”
大学生村官一般服务期限为2年。2年之后,他们的出路何在,值得关注。
我省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前两年,有“选聘生服务期满后,录用为选调生”的政策,这给了他们一个稳定的出路。在闽侯县,2008、2009年两批25名大学生村官两年服务期满后均转为选调生,没有一人另谋他路。其中安置在乡镇或县政法部门23人,县直参公单位2人。“通过2年锻炼,他们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素质,缺编的市县直部门和乡镇都争着要他们。”陈冬金说。
个中缘由,除了他们想继续在基层干一番事业的考虑外,与闽侯县近年来公务员的待遇水平提升不无关系。据了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渐渐变身福州新市区的闽侯,实行“阳光工资”之后,公务员的待遇与福州五城区已经相差不大,每个月约有3000多元。
2010年5月,我省在原计划安排500名选聘生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选聘生610名。第一批选聘生的保障政策和前两年一样,但第二批有了变化,改为“新增选聘生服务期满后,不再直接录用为选调生,对经考核合格的,统筹安排到本地区有空编的财政核拨事业单位(不含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同时,在选调生和公务员招考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门职位,考录任职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选聘生”。
2010年,闽侯县前后两批共接收了10名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之后,其中首批3人按照有关文件录用为选调生, 安排在有关乡镇工作。第二批7人参加2012年全省选调生考试,其中林显考试通过后转为选调生,1人考试通过后安排县直参公单位工作,其余5人均安排县财政核拨单位工作(其中县直1名、乡镇4名)。
林显正是在今年1月15日的选聘生考选调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在福州市,分配给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的名额只有5个,但有70多人报考。层层过关,林显终于成为这5人之一。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组织上已经安排他继续留在鸿尾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1年闽侯县新增选聘生14名,因原有的“选聘生服务期满后,录用为选调生”的政策不再延续,而改为开放式招录和多样性流动,出路变为五条: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学习深造、另行择业。出路不再像以前那样顺那样稳,势必将对这两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产生影响。
闽侯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他们将进一步拓宽“五条出路”,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村官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在选调生、公务员招考中,落实有关政策规定,招录优秀大学生村官;联合共青团等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在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