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实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全面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后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不管是已经过去的“十一五”,还是正在制定和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加快农村建设与发展都是我们进一步解决民生、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消解矛盾的题中之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要认清这个形势,“四位一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社会和谐。
一是要科学规划。“十七大”报告和“十二五”纲要对于发展都有一个新的提法,那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表述相对于“十一五”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更加全面,“发展”已明显地由“直线式”转化为“螺旋式”,更加体现出了我国发展的目标不再是纯粹地对于GDP的追求。农村发展的着眼点是协调好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大学生村官要带头搞好村级规划。农村建设只有进一步搞好规划,统筹考虑各地方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实际情况,才能将理论与实践、规划与实施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众多难题,才能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上一阶段我们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问解决题掉。当然,村建规划还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要以外向型发展为基准,加强产业带的建设。要用目标市场需求定位产品,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要大力强调产业要素的配套使用,对潜在的资源和已有的优势进行合理整合,走多种符合于地方发展的特色模式,对相关薄弱环节加以防范和攻克,使新农村建设事业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要联系实际。我国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是如何遴选和推广其建设模式。在全国不同经济地域的农村,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层次和水平都不一样,这使得各地的建设重点和主要内容又有所区别。“扎实稳步地推进”建设工作,大学生村官在帮助地方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实上就要杜绝形式,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平稳过渡,逐步改进和完善农村环境。这样,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就不再是简单地刷白房子和单纯的改厕换灶,要努力改变农民的发展思维。也只有这样,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才能充分显示出地方发展的特色。目前,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全国农村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哪个模式是绝对的,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不管是采取“村政结合”还是“村企结合”,哪种投资方式都最终要集中体现各自的特色产业和发展优势,努力突出自己的优势产业和发展重点,任何一个成功范例都一定不是绝对的“拿来主义”、“一刀切”、“齐步走”,“科学发展”更不可能是千村一面、一条大道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