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学生村官主要配合村干部处理一些比较琐碎的上级文件、撰写报告等,目前他们唱的是"配角",在工作中处于一种"秘书化"的尴尬地位。”昨日,2012年全国博士生论坛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博士郭明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村官主要是配合村干部处理一些上级文件、撰写报告或者处理一些较为琐碎的事务等,在工作中处于一种“秘书化”的尴尬地位。
毕业于五邑大学法学系的汪采光,现担任村主任助理职务。当他谈到自己的工作时,他表示,“现在每天主要都是看和听,处于学习阶段。现在的工作也只是在村委会帮忙做一些琐碎的事情。”
就报告中的实例郭明博士在现场指出,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大学生村官与村民、村干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导致他们渐渐地游离于农村社会,忙于思考个人前途。
“大学生一定要紧跟农村建设发展的步伐,积极了解农村事务,解决起问题来也就会比较顺手,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也会逐渐培养起信任感。”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所徐勇教授表示。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范金平研究发现,在俄罗斯出现 “村庄被遗弃”现象的时候,中国农村开始出现“村庄空心化”现象,这种“空心化”现象具有产业空心化、基建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宅地空心化四个主要特征。
“村庄的消失是必然的,这是老百姓的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种大形势下的社会进步方式,需要协调好农村“空心化”与城市“膨胀化”的关系。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国家投入的村庄公共事业;整理土地,培养新一代农民,发展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不可逾越的步骤。
范金平博士
(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陈晶 翟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