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警车开道、取消纸质材料、不挂横幅迎接、会场不摆放鲜花、代表拼车到会场、光盘行动……今年的两会,将勤俭节约之风吹向了会场之外,吹到了全国各地,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古语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生存发展,就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今年的两会,将“厉行节约”的风吹向了社会,让我们重新找回了丢失的美德,也让人们反思曾经的过错。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却沉湎于戏曲,每天重金请人表演、重金封赏,大肆兴建乐队,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秉承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修身”之道;学习朱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齐家”训言,借着两会吹来的“节俭之风”,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这股“节俭风”吹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