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跃升到2012年的52.6%,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35%,前后相差的百分比中,蕴含的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很多农民工出现“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已成为共识。但要真将这种潜力、这种机遇变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把这三条解决了,才能真正放开“捆绑”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绳索,让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释放。
献策
农工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本报讯 (记者 王泓)农工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近日就自治区城镇化建设调研后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农工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建议,在人口长期均衡化发展方面,要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经济补偿等优惠政策鼓励少生优生,制定、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扶助政策。要综合人口、资源、环境因素,选择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结合当地特色,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依靠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方面,应破除政策障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使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和机会。完善小城镇的各项政策措施,给予“智力移民”“投资移民”更多优惠保障,促进小城镇在吸收劳动力就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保障流动人口平等参与城市管理的各项事务,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并履行应尽义务。
厦门市政协:把教育和培训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手段
本报讯 (记者 照宁)厦门市政协近日调研后提出,厦门借助城镇化打造海西大都会,并不是把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厦门那么简单,而是要以产业发展为前提、以扩展城市功能为核心、以保障就业为依归。
厦门市政协调研后认为,把教育和培训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手段。未来20年我国将新增大约两亿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其中大约7500万人来自农村,占期间新增农村转移人口的1/4;若加上进入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等机构培训然后在城镇安家落户的农村人口,应可占到未来20年需要转移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教育培训将成为未来城镇化转移农村人口的主要形式,这与过去30年主要以农转非方式推进城镇化有很大不同。
为此,厦门市政协建议,未来厦门应当以引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和职业培训的劳动者作为转移农村人口的主管道,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本地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总体规模,同时对接受过教育培训的人员采取更加开放的输入政策,鼓励他们在厦门寻找工作机会,并在连续服务不同年限后给予市民待遇。
助推
“双保障”让农民放心“进城”
政协3年不断建言促江西城镇化发展
本报讯 家住江西省广丰县芦林街办石谢村的邓斌最近正为自己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今年2月,他“农转非”,从“村民”变成了“市民”。“小孩在城里读书更方便了,国家给予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还能继续享受。”邓斌说。
早在2011年的江西省政协全会上,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就提交《关于促进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建议凡在当地小城镇有稳定收入、有固定居住场所的农民及其他迁移人口,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计划生育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应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等。省公安厅在办理该提案时,提出加快推进居住证管理立法进程,使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受当地的部分社会福利,并积极会同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对已起草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在2012年的省政协全会上,农工党江西省委递交提案,建议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让农民工有权享受与市民同等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在坚持落户城镇的农民工自愿决定是否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对落户设区市的农民工给予一定期限内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在2012年正式实施的《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中,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正式写入其中。
在今年的省政协全会上,有委员提交提案建议,逐步剥离附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完善农民工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提供廉租房等各类保障住房等。今年,江西省规定,只要是在本地连续稳定工作6个月以上的居民,都可以申请公租房,圆了广大进城农民工“住房梦”。 (蔡久伟)
建言
安徽省政协:兴“市”容“人”是为城
本报讯 在安徽省政协近日召开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资政会上,委员们认为兴“市”容“人”是其重要内涵,也即:城必须要有“市”,即要有市场化和产业化,广泛提供就业机会;城镇要能真正容纳进城农民,服务均等化,使他们切实融入城市。
委员们认为必须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古代城与“市”是分不开的。有产业才能有底气、聚人气,要对产业与城镇建设通盘考虑,注重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产业园区建设要通盘考虑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居住需求,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民革安徽省委指出,大批农民工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参与社会活动等许多方面,没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城镇化不仅是要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也不仅仅是赶农民“上楼”,而是“城市必须放宽胸怀,拆除围墙,欢迎新市民的到来”。他们建议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的限制;改变义务教育的逐级划片管理模式,实行义务教育的属地管理模式。共青团、青联界别建议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租为主、并轨统筹,租补分离、分档补贴的保障房建设管理机制,把在城市稳定就业、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特别是劳模、技能型人才、突出表现者纳入政策享受范围。
无锡市政协: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报讯 (记者 江迪)在近日召开的江苏省政协常委会议上,无锡市政协呼吁,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无锡市政协提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就是要打破以往阻碍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并能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公共服务的各种传统制度和障碍,通盘考虑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首先要加强新型城镇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在确保各个地方稳步有序推进城镇化同时,要在国家层面加强城镇化制度创新,尽快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出台全国性改革方案,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和增强地方接纳外来流动人口的积极性提供坚实的保障,从而形成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合力。其次要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以土地财政为主要支撑的城镇化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在推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同时,地方政府要把人的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城镇化的最终目的,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
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从“农民”到“公民”的转变,必须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社区建设,积极探索与新建新型社区相适应的城镇管理服务新模式。
声音
吉林省政协委员王艳梅:
城镇化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应统筹协调,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以工促农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建设步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城带乡,着力打造特色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以乡补城,积极探索农民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民问题,才能使城镇化建设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撑。 (李凤英 高峰)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政协常委陆惠章:
新型城镇化应能加速人的梦想实现。一是要以城带乡城乡互融,让农民也能过上市民的生活。二是推动产城互动融合,让市民与农民都能在产业发展中增加收入。三是推进农民与市民人的融合,推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促使进入城镇的农民在思想理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更加理性、科学、文明,人与人的关系日趋融洽和谐。 (江迪)
典型
张家港:积分管理托起新市民的城市梦
江苏省张家港市推出《新市民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只要已办理居住证或暂住证的非该市户籍人员,在该市连续工作或居住一年以上,就可纳入积分管理范围。具体的计分标准不仅涵盖了个人素质、参加社会保险、居住情况等“基础分”,还提供了紧缺适用人才、专利创新、表彰奖励、社会贡献、投资纳税、卫生防疫等“附加分”。同时,违反计划生育和违法犯罪等情况将被扣减分数。
张家港自启动积分管理以来,1万名新市民子女成功加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898名新市民子女成功入读义务制公办学校,571名新市民获得入户准入资格。人性化政策撬动的社会效应难以估量,5月29日出炉的张家港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工作进度显示,目前张家港外来人口达64.76万,和去年同期的64.61万人相比,保持稳定,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又训练有素的产业大军。另一方面,在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下,一些“老大难”管理问题得到解决。去年省公安厅对张家港的抽样调查显示,外来人口信息登记率为100%,居全省首位;新市民积极主动申报、接受计生管理的同比增加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