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4月起,广西将用近两年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努力把活动打造成为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新风工程和作风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让广西的天常蓝、树常绿、水常清、地常净,使乡村环境更优美,农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发展更和谐。日前,记者就活动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
记者: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意义?彭清华:经济要有大发展,环境就要大改善。广西作为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赶超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巩固和扩大生态良好的优势,闯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赶超跨越的科学发展路子。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乡村为工作抓手和载体,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加快推动广大农村地区与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
过去抓温饱,现在抓环保,过去重生产,现在重生态。这种时代性、阶段性的要求和选择,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需要,也是抓住关键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我相信,只要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广西的事情办好,就一定能实现赶超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记者:“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有哪些?
彭清华:表面看,这项活动只是扫扫地、捡捡垃圾、清清水沟的事。但实际上,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清洁乡村为切入点加快乡村改造、建设和管理步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清洁卫生和环境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城乡风貌改造紧密结合起来,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使清洁生产成为农业再生产的重要方式。注重创造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平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注重建立干部联系农村、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让更多机关干部关心农村,下到基层,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大事。不仅要在清洁卫生、环境整治上下功夫,更要在村规民约、长效机制、文明新风以及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上下功夫;不仅要把美丽写在全区的山山水水上,更要把美丽写在广大农民群众幸福的脸上。
记者:通过近两年的集中行动,如何建立起保持农村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彭清华:清洁乡村虽然不是一件新事,但的确是一件难事。难在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南方气候特点又符合广西农村实际的清洁乡村新路子,难在如何建立可长期坚持的体制机制。我们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推动建立一套持续提升乡村清洁的投入制度和政策体系。乡村清洁必须有人管,要纳入各级政府发展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公共财政投入和出台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不断完善乡村环境卫生设施,建立乡村保洁队伍,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
二是探索形成一套科学有效而又简便实用的乡村清洁技术体系。要探索总结一套适合不同乡村条件、低成本、易维护、管长远、农民易于接受的垃圾处理、清洁生产和生态环保技术体系,形成各地可学可推广、能长期坚持的清洁方式方法。
三是培养树立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的农村生活理念。农民的事情得靠农民自己办,农村的卫生也得靠农民自己搞。干部的作用要体现在发动宣传、组织参与上,要帮助、引导农民认识到清洁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尊严幸福生活的态度。穷不等于不搞清洁,不等于搞不好清洁。
四是培育壮大一批能够持续较快提升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资金。只有把农村的产业做大做强了,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乡村清洁和环境提升才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