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马山秀丽而内敛,蓝天下举目远望,只见那往日不长庄稼只长杂草的沟沟坡坡,被大片大片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泼辣辣地铺了个满地,它们不是庄稼,却比庄稼长得更整齐、更旺盛,一垄垄、一畦畦,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个头最高的是药白菊,粗壮有力的枝干,青翠欲滴的叶子,遮住了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开紫色小花的是丹参,茎叶肥厚,一串串紫花像旗帜一样被它们抗在肩头,在身旁紫薇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妖娆;栝楼已长得有拳头那么大,吊在由水泥立柱和高粱秸秆搭起的架子上,沉稳中透出丰收的希望。知母、白术、桔梗等十几种中草药,也都各自占据着自己的“领地”,在这贫瘠而缺水的山地里顽强地生长着,把山乡的秋季渲染得更加多彩,更给药农增添了一份额外的喜悦。
这里就是长清区马山镇近4000亩中草药基地。
您可别小看了这片片中草药,马山镇小崔村村民张青告诉我们的两个数字很有说服力:“一亩山坡地种庄稼收入不到200元,种中草药却能收入3500多元。”马山镇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农民有种植中草药传统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在贫瘠山地种植中草药,发展特色种植业,建成产、学、研、销一体化的中草药基地,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枯萎的中草药再冒新芽
马山镇是远近闻名的中草药之乡,境内有栝楼、丹参、金银花、野菊花等100多种野生中草药,当地农民还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马山还是栝楼的原产地之一,庄科、焦庄村一带种植栝楼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全镇年产栝楼30万公斤。后来因各种因素影响,栝楼在当地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甚至消失。当地农民对此都非常惋惜,常有人念叨那往日“卖了栝楼盖新房”的辉煌。“不能让传统的优势消失在我们手里。”马山镇政府决心重振“栝楼之乡”的声威。现在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草药的地位也迅速提升,需求日益增加。在综合分析市场需求情况后,该镇确立以中药材产业开发为突破口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路子,在全镇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经多方考察,他们从安徽亳州等地统一购进药材苗木,按规划分片供应到农户手中。镇上还为种植户给予种苗补助,设立了“药材风险金”,实行药材最低限价保护政策,减少农户种植风险,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种药材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