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了2013年下半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22个玉米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玉米产业体系专家,在总结玉米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基数、玉米耕作栽培方式及作物布局,结合未来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对2013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做出了预测。
一、玉米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
玉米前期病虫以玉米螟、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地下害虫、蓟马、粗缩病和纹枯病为主,总体为中等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发生面积3.3亿亩次,玉米虫害发生3亿亩次,玉米病害发生3000万亩(各病虫发生面积见表1)。
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华北、黄淮、西南等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5400万亩,目前除黑龙江和吉林外,大部地区已过发生为害期。二代已在江南、西南等地发生。
二代粘虫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广西、湖南、甘肃、宁夏等省(市、区)发生,发生范围广、面积大、密度高、危害重;玉米田发生5800万亩。
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偏轻发生,虫口密度和为害程度轻于上年。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等地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蓟马在河北、天津、山西、河南、山东大部偏重发生。双斑萤叶甲和土蝗在山西北部、蚜虫在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中等发生。
玉米病害发生程度轻于去年。纹枯病、粗缩病和矮化病分别在西南大部、黄淮海局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发生。
二、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一)发生趋势
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虫害重于上年,病害轻于上年;7月下旬至8月底为各种病虫危害盛期。
1.发生种类和面积
玉米中后期病虫以钻蛀性、食叶性、刺吸性害虫和叶部病害为主,其中三代粘虫重发风险高;玉米螟、大斑病和小斑病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棉铃虫、叶螨、蚜虫、双斑萤叶甲以及褐斑病、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纹枯病、茎腐病、灰斑病等在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危害。预计全国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9.2亿亩次,虫害6.2亿亩次,病害3.0亿亩次(各病虫预计发生面积和重点区域见表1)。
2.发生程度和重点区域
(1)钻蛀性害虫。一代玉米螟在黑龙江偏重发生,中西部可达大发生;二代玉米螟在辽宁、湖北、湖南和重庆偏重发生,吉林、内蒙古、山东、山西和陕西及新疆华北、黄淮和西南其他地区中等发生;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中等发生;棉铃虫在河北、河南、山东和安徽中等发生,呈上升趋势。
(2)食叶性害虫。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大部偏重至大发生,黄淮、西南、西北地区中等发生。双斑萤叶甲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中等发生。
(3)刺吸性害虫。蚜虫在宁夏偏重发生,东北、华北、黄淮、西南和西北其他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叶螨在宁夏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
(4)病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北部达偏重程度发生;小斑病在黄淮、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褐斑病近年上升趋势明显,在黄淮地区可达偏重发生;灰斑病在西南大部偏重发生,东北地区中等发生。此外,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也将造成一定危害。
表1 玉米病虫害前期发生和中后期预测面积及区域
病虫种类
|
发生面积(万亩次)
|
未来重点发生区域
|
前期
已发生
|
中后期
预测
|
合计
|
虫害
|
一代玉米螟
|
5400
|
10600
|
16000
|
黑龙江、吉林
|
二代玉米螟
|
700
|
11000
|
11700
|
东北、华北、黄淮、西南
|
三代玉米螟
|
0
|
9000
|
9000
|
华北、黄淮
|
二点委夜蛾
|
2300
|
0
|
2300
|
黄淮海
|
二代粘虫
|
5800
|
0
|
5800
|
东北、华北、西南、江南
|
三代粘虫
|
0
|
6000
|
6000
|
东北、华北、黄淮、西南
|
蚜虫
|
1700
|
7300
|
9000
|
东北、华北、黄淮、西北
|
叶螨
|
1000
|
2500
|
3500
|
华北、东北、西北
|
棉铃虫
|
0
|
5000
|
5000
|
华北、黄淮
|
土蝗
|
500
|
1500
|
2000
|
东北、华北农牧交错区
|
地下害虫
|
7000
|
3000
|
10000
|
黄淮、华北、东北
|
双斑萤叶甲
|
400
|
2600
|
3000
|
东北、华北、西北
|
蓟马
|
3000
|
2000
|
5000
|
华北、黄淮
|
其他害虫
|
2700
|
1300
|
4000
|
|
虫害小计
|
30500
|
61800
|
92300
|
|
病害
|
大斑病
|
200
|
9000
|
9200
|
东北、华北、西南
|
小斑病
|
200
|
4800
|
5000
|
华北、黄淮、西南
|
丝黑穗病
|
100
|
2500
|
2600
|
东北
|
瘤黑粉病
|
100
|
1200
|
1300
|
东北、华北、西北
|
褐斑病
|
10
|
3000
|
3010
|
黄淮海
|
弯孢叶斑病
|
0
|
2500
|
2500
|
黄淮、华北、东北
|
锈病
|
160
|
1840
|
2000
|
东北、华北、西南
|
纹枯病
|
500
|
2500
|
3000
|
华北、黄淮、西南
|
粗缩病
|
300
|
1000
|
1300
|
黄淮
|
其他病害
|
1400
|
2100
|
3500
|
|
病害小计
|
2970
|
30440
|
33410
|
|
(二)预报依据
1.粘虫明显高于常年,常发性病虫基数接近常年
二代粘虫全国见虫面积6175万亩,比2012年减少4.9%,比2001-2011年平均值高75.6%,发生面积处于历史高位;且高密度区域多、残虫量偏高。玉米田防前平均百株虫量,湖南、重庆为2000头以上,贵州、四川、云南、广西为200-400头,辽宁、天津、山西、山东、河北为30-40头,黑龙江、内蒙古为20头,吉林、北京、河南、陕西、宁夏为2-7头;最高百株虫量,云南麻栗坡县为2.15万头,贵州麻江、湖南武冈、广西百色、山西原平、重庆合川为3000-4500头,四川长宁、河北怀来、山东寿光为1100-1400头。防治后各作物田加权平均残虫量,云南为18头,黑龙江5头,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为1-3头,云南、河北和黑龙江比常年平均值分别增加348%、257%、252%,山东增加61%,河南、内蒙古、山西9%-13%;陕西、吉林、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四川、贵州为0.2-1.4头,北京、山东比常年平均值减少10%-20%,其他省份减少52%-89%。
各省(区、市)统计一代玉米螟平均百株活虫量,辽宁、湖南、湖北、重庆为20-30头,吉林、天津、山东为12-15头,内蒙古、北京、山西、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四川、云南、新疆在9头以下。比常年平均值比,云南增加5%,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接近,辽宁、吉林、北京、天津、山西、湖北减少30%-50%,安徽、重庆和新疆减少15%。
大斑病和小斑病去年发病严重,田间病菌量大。大部地区病害始见期晚于上年。目前山西、北京等地大斑病开始发病,山西忻州和阳泉病株率为10%-15%。河北、内蒙古、辽宁等省暂未见病。
2.玉米品种和种植制度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大部地区玉米长势良好,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寄主条件。各地普遍大面积连年单一种植玉米,抗病虫品种比例较小,秸秆还田、密植、免耕浅耕、轻简栽培等耕作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病虫孳生,病虫基数上升明显。同时,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田间郁闭、防治难度大、管理粗放,均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3.未来气象条件对大部地区玉米病虫发生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7月份,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黄淮、新疆北部、西南地区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山东中南部、江苏大部、安徽北部、湖北西南部、云南南部和东北部、贵州西南部、四川中南部等地降水量有200~300毫米,有利于以上地区玉米螟、粘虫、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等喜湿性病虫发生危害;东北北部、西北大部和长江中游降水偏少,有利于这些地区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和棉铃虫等喜旱性害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