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学名为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80年代初广东省各地先后引进饲养,以供食用。但由于人们对该螺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市场前景以及该螺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加上管理不善,导致其迅速扩散蔓延进入农田,危害水稻等水生农作物,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
发生及危害
福寿螺近年来已在广东省中山、汕尾、惠州、珠海、肇庆、汕头、佛山、梅州等市的大部分地区发生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不同程度遭受螺害的范围已达37个县(区),发生面积200多万亩。
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蔬菜、茨实、慈菇、紫云英和甘薯等作物。福寿螺每年4月~6月和8月~10月是产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和高龄幼螺集中危害的盛期。其危害水稻,主要是吞食稻叶,造成少苗缺株,需多次补苗,秧田和分蘖期稻株一般受害率为4%~7%左右,高的达13%~15%;对蔬菜、慈菇、紫云英等的危害率一般为4%~5%,高的达10%~15%,局部田块可达30%以上。
防治措施
福寿螺的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策略上重点突出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
狠抓冬防,减少冬后残螺量
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是集中消灭的有利时机。因此要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可用药物进行防治。
人工捕螺摘卵
人工捕螺摘卵是减少螺量和控制扩散的有效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的特点。尤其是螺害还未大面积扩散之前更易见效。因此,掌握在福寿螺越冬或产卵盛期前,对沟河和农田的成螺,进行人工捕捉。
养鸭食螺
在福寿螺的发生地,有计划地组织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
药物防治
在水稻插秧前后进行施药,主要药剂有:
(1)茶籽饼,亩用3kg~5kg,经粉碎后的茶籽粉可直接撒施于已耕好的田块或排灌沟上,防治可达90%左右。
(2)硫酸铜晶体,播秧前亩用0.5公斤兑水75公斤喷施田面(插秧后不能使用),防效可达85%~90%。
(3)70%贝螺杀,亩用50克兑水后喷施,防效可达90%以上,但此药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剧毒,对人体粘膜有刺激作用,要小心使用。
(4)6%密达,亩用0.5~0.7公斤,于插植当天或次日施药,毒杀效果达
80%~90%。
(5)5%梅塔小颗粒剂,经试验,亩用0.25~0.4公斤在插植当天或次日均匀撒于稻田,毒杀福寿螺的效果可达90%~95%,保苗效果85%以上。施药时田间保持5厘米浅水层,施药后保持水层7天左右,在此期间尽量保持水清澈,这样杀螺效果更佳。 央依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