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植棉难丰收”。这是广大棉农都熟知的一个理儿,也是多年来棉花栽培专家力求攻克的一个难关。而今,栽培新技术的诞生使这里的盐碱地棉花连续三年获得了丰收。
“过去,像这样的盐碱地,最好的年景每亩棉花也就是300多斤(子棉)。现在,我用植棉新技术可就大不一样了,比以前一亩多收100多斤,今年已经是连续三年大丰收了”。朴实憨厚的棉农老王高兴地告诉记者。
突破育苗难关
棉农老王所说的植棉新技术,是在2008年时就已成为国家农业部主推技术的“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到目前,这项技术已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
据课题组专家介绍,播在盐碱地的棉花种子吸水、萌发困难,而出苗、成苗更难。出苗至4片真叶期间耐盐性最差,即使出了苗,受盐分的毒害也极易死苗,直接造成缺苗断垄。因此,出苗至4片真叶期是棉花成苗的关键时期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的棉花栽培团队深入滨海盐碱地,潜心钻研,终于克服盐碱地植棉的难题,研究出以“促进成苗、合理施肥、熟相调控、轻简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滨海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使滨海盐碱地植棉丰产变为了现实。
种植潜力巨大
据介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盐碱地植棉规模最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植棉区内盐碱地约有2.5亿亩,其中4000多万亩已先后开发植棉。植棉的盐碱地既有内陆盐碱地,也有滨海盐碱地。滨海盐碱地主要呈带状分布在天津、河北、山东和苏北沿海平原地区。这些盐碱地集中分布区域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盐碱地棉花也早已成为我国棉花主要生态类型之一。
改造治理及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粮食安全问题备受重视和粮棉争地矛盾日益显现,盐碱地棉花在全国棉花生产体系中所占份额会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促进盐碱地棉花增产增收极具战略意义。
盐碱地棉田根据土壤耕层中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轻度盐碱地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五;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重度和中度盐碱地通过改良利用可以转化为轻度盐碱地,但若不合理利用,轻度盐碱地也可能退化为中度甚至重度盐碱地。
棉花抗旱耐盐,适合盐碱地种植,是开发盐碱地的先锋作物。同时,棉花的主要产品是棉纤维,纤维的90%以上来源于光合作用,对地力消耗少,是一种“低碳”作物,科学植棉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董合忠研究员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告诉记者,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滨海盐碱地集中分布区,现有棉田400多万亩,生态条件适宜植棉,产量高品质好,发展棉花产业的潜力巨大。同时,这里适合规模化种植,具备优先发展机械化植棉、收花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