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卜现运进疆开始了他放羊倌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地处边境的阿拉套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八十四团鼓励职工兴办家庭农牧场,他第一个站了出来,与连队签订了承包合同。十几年风风雨雨,卜现运的家庭农场由小到大,生产的粮食、油料等有数千万公斤。而且,只要国家收购,不管市场价格有多高,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交给国家,从不动心。
2001年,卜现运所在的三连由于土质条件差、自然灾害多,连续几年亏损,土地承包不下去。在此情况下,团党委和职工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卜现运。到连队当连长,意味着一年要放弃几十万元的收入,但卜现运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暗下决心要“一年起步、两年脱贫、三年上台阶”。上任伊始,卜现运一口气将5l户职工流转出的3000亩和自己农场的4000亩土地一并承包下来,同时承担了他们的“五大”保险和职工费用的缴纳。
在他的扶持与带领下,职工收入逐年增加,由不敢承包土地到抢着承包。2006年,他原来承包种植的7000多亩土地全部转回了职工手中。辛勤的付出也为他带来了辉煌,2004年,他荣获农业部“种粮大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老卜看准三连东边的一片荒坡,决定开荒种粮。他的这一想法全家人都反对,三个女儿劝他颐养天年。老伴也说他这么大年纪还瞎折腾啥,万一赔了怎么办。
老卜却有他自己的想法:国家有最低收购价,而且还有优惠的种粮补贴政策,再加上自己有经验,家里农机具齐全,只要上规模,绝对会挣钱。当年他投入200多万元,在这片连兔子都不拉屎的荒坡上连打5口机井,开出6000亩土地,运用喷灌技术种上了冬小麦。
种植小麦原本是老卜的拿手戏,可由于新开垦的荒地盐碱度大、高低不平,水肥利用率不高,当年亩产仅300多公斤。面对新问题,不服输的老卜一头钻了进去,查阅农技书籍、向技术专家请教。2008年,卜现运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奎冬5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和氮肥的亩投放量,增施磷、钾肥配以微量元素;在灌水上,根据地势采用“少食多餐”的办法,减少水肥流失,当年,小麦亩增产100公斤,亩纯收入达到300多元。
2009年,他得知有些地方种植滴灌小麦增产幅度大,便拿出400亩冬小麦进行试验,把喷灌改为滴灌获得成功。2010年,老卜全面推广滴灌小麦,彻底解决了地势高低起伏带来的不良影响,6000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70公斤,为他带来220多万元的收入。沉寂千年的荒坡变成了金土地,2010年卜现运受到国家农业部的表彰奖励,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