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吐鲁番,人们自然会想到这里香甜可口的葡萄。今年64岁的海力其汗 玉素甫生于斯,长于斯,从1972年开始到现在,她潜心研究葡萄将近40年。在本届葡萄节前夕,记者专程赴吐鲁番拜会了这位吐鲁番葡萄发展历程的见证人。
见证一:种植面积由2万亩到45万亩
1968年,海力其汗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海力其汗在大学主修农业经济。从1972年开始,海力其汗开始投身葡萄研究。1974年,海力其汗成为吐鲁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园艺组的技术员。她告诉记者,当时很多农民认为葡萄种植需要2到3年才会有收益,比不上种植小麦、棉花见效快,所以那时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只有2万余亩。
1984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吐鲁番市政府派相关人员专门奔赴各个乡村,做葡萄种植的宣传推广工作。海力其汗与其他技术员一样,也都深入村子做宣传。他们首先找到村支书和大队长,将农民召集起来,先向他们讲解 种植葡萄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海力其汗兴奋地说,经过宣传,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1987年,葡萄的种植面积提高到4万亩左右。与此同时,政府还为种植葡萄的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和贷款。从1987年到现在,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以每年1万亩至2万亩的速度增长,现在已经达到45万亩左右。
见证二:品种由11种增至600余种
作为一个研究葡萄的技术员,海力其汗亲身经历了葡萄品种由少增多的历史。1974年,吐鲁番葡萄的品种只有11种,而且都是本地品种,没有从外地引进其他品种。
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技术的改进,吐鲁番开始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现在,吐鲁番从国内外引进的品种将近600个。但这600个品种并不是全部推广到大田,所有那些适于在吐鲁番种植和培育并能显现优势的品种才得到推广。海力其汗告诉记者,现在主推的有6个品种:无核白、鸡心、黄提、梨扎马提、美人指和淑女红。以无核白为例,它适合吐鲁番的气候,产量高,外观美,颜色好,而且含糖量高,味道甜。同时,无核白一方面易晒干容易制成葡萄干,另一方面还可以保鲜出售鲜葡萄。在海力其汗自己的葡萄庄园,记者见到了美人指,该品种的葡萄外观呈红色,很像女孩纤长的手指,不仅好看,而且吃起来甜脆多汁。
见证三: 产量由每亩700余公斤增至每亩2.5吨
1974年,平均一亩地能产700到800公斤的葡萄。据海力其汗介绍,由于在种植和管理上,例如施肥、浇水和修剪等环节上都缺乏相应技术规范和技术支撑,所以葡萄的产量并不高。
从1979年开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民开始重视葡萄园的科学施肥、灌溉、修剪,葡萄的产量也逐步增加。之后的几年,人们开始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提高葡萄的产量,例如,一些大粒的、红色的葡萄市场需求量大,则着重提高这些品种的葡萄产量。2003年以来,吐鲁番的葡萄亩产量达到2吨到2.5吨。
见证四:价格从每公斤5毛到8元左右
1974年,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每公斤葡萄只能卖到5毛到8毛不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葡萄的价格总体上不断上涨。现在,每公斤优质葡萄能卖到8元到10元不等,一些比较罕见的品种每公斤能卖到10元以上。
虽然葡萄的价格与1974年相比,翻了好几倍,但海力其汗说,现在葡萄的销量并不受价格上涨的影响,葡萄的销量很火。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前来采购葡萄的人络绎不绝。
从1972年到现在,海力其汗已经与葡萄结缘40年了。今年的6月1日,64岁的海力其汗退休了,现在,海力其汗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葡萄种植基地——海力其汗特色林果业科普示范基地,将葡萄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人。自创建示范基地以来,海力其汗平均每年培训1200余名农民,培训内容包括为葡萄地上肥、疏果、分析品种等。现在的吐鲁番,种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了,产量也越来越高了,农民也越来越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