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 大寨党总支书记、大寨集团董事长。她是传奇式人物,六十余年的岁月里,她几番逐浪沉浮,几度随花开谢。她曾经荣耀地站在虎头山上放声高歌,也曾经失意地呆在家中闭门苦思。如今她正沉着练达地驰骋于商海,在她的带领下,大寨形成了以农业、加工业、旅游业为支柱的三大产业,全村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病有报,人均收入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80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12000元,大寨集团的收入已经超过4个亿。
中国企业新闻网山东频道讯(记者汪静赫)郭凤莲,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人,1947年9月生,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
如果没有1991年的一纸调令,现在的郭凤莲只属于久远的一段记忆———那段记忆有着夺目的红色。
如果没有1964年兴起的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郭凤莲会是个平凡的农家女子,在那个名叫大寨的山西小村庄耕作生活,然后和其他中国人一样聆听每一次时代的潮声。
——如果,只是如果。
曾经的铁姑娘,现在的“大寨CEO”,郭凤莲的人生没有如果。
铁姑娘的青春
1963年8月的一场特大洪水,使大寨村一贫如洗,但又很快载誉全国,因为村支书陈永贵说了句很著名的话:“我们只要有人在,什么事情都能办,有我们一把锄头两只手,一条扁担两条腿,一定能够战胜穷山恶水,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
这样的豪言壮语,最终换来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红字标语,并在此后的十几年中,成为刻在大寨墙上同时也是中国外表的印记。
陈永贵的队伍中,有16岁的郭凤莲。
郭凤莲每天同22名年纪相仿的姑娘们一起,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拼命干活。陈永贵称她们“铁姑娘队”。
在那段青春的日子里,郭凤莲和她的伙伴们是这样度过的:天不亮下地,天黑才回来,晚上还得加班,修路、修房子、修堤坝。一天只吃两顿,吃的都是掺着盐和野菜的酸饭,挨饿受冻的姑娘们没有一个叫苦喊累。郭凤莲是她们的队长。
在饥饿和奋斗中进入到1964年。一篇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穷山沟里出好文章”的新华社通讯让大寨走进国人视野。
17岁的郭凤莲和“铁姑娘”的称号一起传遍中国。在当时宣传大寨的诸多照片中,有资格作为主角表现“遥指远方”这一先进姿势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陈永贵,另一个就是郭凤莲。
1973年6月,陈永贵不再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26岁的郭凤莲接掌大寨的帅印,成为大寨村第三任党支部书记。大寨进入“铁姑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