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团中央召开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会上强调,各级团组织要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抓住青年在镇区聚集的新特点,运用青年社会化聚集的方式和载体,大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要扎实推进全团重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陆昊指出,农村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整体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一个时期以来,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全国还有很大比例的青年工作、生活在农村。用什么方式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共青团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的十六大以来,全团坚持“两条主线、三个关键”的思路,狠抓基层,农村基层团建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党建带动、集中换届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一些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但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团组织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整体薄弱的状况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既有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又有自身工作创造性不够等原因。核心是没能应对城镇化、工业化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挑战,对“农村青年到底在哪里、农村青年怎么流动、怎样才能把农村青年真正组织起来”等关键性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陆昊强调,要认真分析农村青年在哪里,找准农村基层团建的区域。基于对东、中、西、东北部地区7个县青年的全样本调查和对全国面上情况分析,得出两条基本判断:第一,农村青年总量仍较大,在村和乡镇的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全国16—35岁青年约4.28亿,工作、生活在村和乡镇的青年2.74亿,占64%;全国14—28岁青年约3.23亿,工作、生活在村和乡镇的青年2.11亿,占65.4%。第二,农村职业青年以行政村为主要集中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已经打破,乡镇政府驻地实际建成区——“镇区”的聚集功能凸显。七县青年全样本调查显示,农村职业青年中,在村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占30.5%;在村务农的同时在镇区非农产业兼职工作的占15.9%;在镇区非农产业工作的占53.6%。这表明,基于工作在镇区形成聚集的达69.5%。因此,面对农村青年分布聚集的新特点,我们既要关注村,更要关注镇区,特别是“村外镇内”的青年人。全团要继续坚持基层组织建设的两大原则:一是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二是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同时,还要不拘泥于省、市、县、乡、村的行政化格局建立团组织。
(记者 刘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