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合沟镇高集村党支部副书记 李德胜
我叫李德胜,毕业于江苏大学,2008年7月经江苏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新沂市合沟镇高集村工作,现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一年多来,通过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自我锤炼,在农村广阔土地上努力耕耘,与高集村农民群众共享成功果实,我对农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如何当好大学生村官有了更加深刻认识。
用“心”倾听从学习方言开始
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积极努力地去适应新环境,农村的夜晚宁静的可以听到青蛙呱呱叫的声音,这与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城市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刚开始,由于方言障碍,我都不知该怎么和村民搭上话,村民说了半天一句都听不明白。我就经常向同一批新沂籍的“村官”请教方言,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在语言交流上有了很大改善。语言关过了,我就开始积极投身具体工作中。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为尽快开展工作,通过与镇里部门同事下村走访,详细了解的各项信息,对当地的经济、交通、气候、人文等诸多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了然于心,减少在以后的工作中困难。基于此认识,到村后,我便积极与村领导沟通,虚心向他们求教,凡是涉及到村里的信息,一有疑问,便主动向村领导、同事、老百姓咨询。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还学着用心看,用心听,仔细琢磨,每天多解决一个问题,多收集一条信息,就对村务村情多一分认识。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其他村组干部的耐心指导和带领下,我经常走村串户了解民情,熟悉村里的经济、民生情况。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事务也很繁杂,但对我来说,感受最真切的却是这份工作的充实和荣誉,在全心投入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过程中,村领导的肯定,村民的赞赏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用“心”服务从点点滴滴做起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发现发展高效设施蔬菜大棚前景广阔。如果此项产业在高集村搞起来,不仅可以吸纳劳动力,还可以使村民富裕起来。有了这种想法,我便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协调大棚用地,多次走访、化解村民土地纠纷问题,组织村组代表到周边乡镇有规模成效的种植园学习观摩。为了帮助村民解决西红柿的市场行情和病虫害的防治等有关知识的不足,我参阅大量参考资料,联系农业局技术专家,并请到村里的地头,与实际相结合,逐户观察苗种的生长情况,讨教种植技术问题,为村民排忧解难。在春节前夕,瓜果丰收上市,让村民们尝到了收益的甜头。看到一张张喜悦的面孔,我忘却了在当初大棚筹建过程中的烦恼与忧愁。为了提高农户的栽培技术,我还把自己从网络上掌握的有关黄瓜、西红柿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方面的知识,和农业技术专家的建议,及时制作成了幻灯片,整理编写《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手册,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用“心”帮扶从创业带富突破
在2008年8月我率先建成2个寿光温室大棚,带头创业致富,规模逐渐扩大,现有寿光第五代温室4栋,种植黄瓜、西红柿两大类共7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4亩。现在,我的4栋温室大棚种植面积14亩,吸纳就业农民10人,带动会员56名,帮助50户农户脱贫致富。在我的努力下,带动高集村新建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24栋,种植面积50亩;带动全镇7个行政村新建温室大棚110栋,种植面积350亩。2009年7月,引进寿光南澳绿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红果番茄,推广种植160亩,预计春节期间上市亩产纯收入可达1.5万元,亩产增收3000元;2009年9月,引进寿光绿丰种子公司密刺黄瓜系列品种,种植面积100余亩,亩产纯收入可达1.8万元,亩产增收4000元;与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全镇生产的番茄、黄瓜等果蔬全部由润果公司销往南京市区苏果超市。下一步,我们瞄准建设“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蔬菜转运市场及包装生产车间,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