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毕业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的陈晨,在校期间就是一名预备党员了,因为表现优秀,被省教育厅授予“2008年度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毕业后被合肥一家园林公司高薪录用。2008年下半年,陈晨得知省委组织部将选聘一批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消息后,她毅然放弃了省城待遇优厚的工作,怀揣着“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理想与信念 ,回到生她养她的小县城,参加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考试,经过层层选拔,她以优异成绩成为了安徽省首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就这样,她在大多数人的不理解中,带着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来到官埠桥镇向东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开始了她的“村官”生活。
搭建平台 做远教组织员
向东村部有块宣传板,陈晨为了让村民及时了解更多的信息,她经常是把党的会议精神、最新新闻等内容打印出来,并制作成板报张贴在村里的宣传板上,方便大家阅读。附近村民都感慨地说:“大学生村官一来,我们村都跟着信息化了。”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经过仔细琢磨的她又把眼光放在了远程教育设备上。陈晨认为,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便是信息,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可以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到党的重要政策方针,聆听世界的声音。于是,她大胆地向村两委毛遂自荐担任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播放员,并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刚开始由于宣传不到位,远程教育节目无人问津。于是她带着自己设计的调研表格,从党员到村民,挨家跑,逐个询问,来了解大家的想法,再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她还精心制作了《远程教育节目收看工作制度》和节目播放预告表,然后分发到各组,让党员和村民们对每期节目都做到一目了然,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节目到村里来收看。她还教年纪大的村干部学习电脑知识,巧借网络平台开展组织活动,把远程教育活动室建成村干部和群众共同学习的平台。如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成为向东村农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了。
服务到位 提升计生业务
面对被人们称为当今“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她也是从不退缩。在“钉子户”面前,她常常是忍辱负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侯当她耐心细致的说上半天,却被人家“不生儿子,后半辈子靠谁”这句话顶得她是无言以对,一切的劝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一次次的碰壁之后,她认识到要打好计划生育这场仗,最关键的问题是从突破“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入手。在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后,她把国家当前正在推行的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计划生育这几部分结合起来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村民吴某夫妇已生育两个女孩,由于受“重男轻女”等封建观念的影响,总想生个男孩来延续香火,不愿做结扎手术。陈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第一时间上门做思想工作,谁知等待她的却是一通铺天盖脸的辱骂,她没有退却,而是不厌其烦地登门做工作,吴某夫妇终于被她说得口服心服,最后心甘情愿地在陈晨的陪护下到县计生服务站做了女扎手术。育龄妇女汪某,常年在浙江打工,生育一男孩后,在没有办理二孩准生手续的情况下,又意外怀孕。陈晨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做其家属的思想工作,最终将在打工的张某动员回家做了引产手术,有效地避免了一例计划外出生。
留守老人 节日有她相伴
去年中秋节前夕,陈晨得知本村殷奶奶的子女在外地不能回家过节,她便有了陪老人一起过中秋的想法,并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陈晨认为,老人们现在不愁吃穿,她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关爱,她想利用这次机会去殷奶奶家中为她免费拍照。有了思路,陈晨马上去找同学借了一台数码相机,其实拍照是个理由,主要是借着这个理由去陪老人家们聊聊天,听听她们的心事。中秋节这天,对于陈晨的到来,殷奶奶是特别惊喜,她高兴地拉着陈晨的手聊起了家长理短,看着老人家如此开心,陈晨心里也是乐开了花。临走的时候,陈晨和殷奶奶拍了一张合照,照片里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俨然是一家人。陈晨则认为:有时候发自内心为别人做的一点点小事,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赠人玫瑰,又岂止手有余香呢!
立足科技 引领农村新风尚
去年全县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试点期间,向东村积极争取了80户的沼气池建设项目。这本来就是为民谋利益的大好事,不料村民们互相观望,就是没人愿意带头建设沼气池,工作陷入了被动局面。为了鼓励村民尽快完成沼气池工程,村两委决定兵分几路入户动员。陈晨也是挨家挨户地做村民工作,这段时间,她放弃了休息日,遇到不好说话的村民,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苦口婆心的宣传,最终自愿报名建设的农户远远超过了80户,很多没赶上这批沼气池建设的村民,也都前来村里主动要求如果有下一批沼气池工程建设一定要考虑他们。看着大伙这么热情,陈晨开心地笑了。目前该村80户沼气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去年6月份,陈晨意外地收到了母校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的邀请函,让她作为全院唯一的大学生村官典型作交流发言,在回母校的演讲中,陈晨将自己当村官的一些工作经验向学弟学妹们倾囊相告,并生动形象的讲解了当前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并号召广大学子们走向农村基层就业,陈晨的精彩演讲,点燃了莘莘学子们服务“三农”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