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被采纳
“村里大妈想请我吃饭”
记者:你是怎么当上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呢?
陈丽娟:这是2007年的事了。那年8月,我突然接到房山区村官办的电话,询问我的学历、工作经历等,我当时正忙,没有想太多。到了10月中旬,房山区拱辰街道让我准备个人资料和照片,我才知道自己被推荐为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候选人了。
后来,我听房山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说,2006、2007两年时间房山区已吸纳了562名大学生村官,他们有知识,为房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此外村官们对新农村建设也很有想法,这个群体应该有一名代言人。于是就开始考虑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选择一名能履行代表职责,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推荐其为市人大代表候选人。我就是通过这个机会被推选为人大代表的。
记者: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当中的唯一一名大学生村官,你是怎么看待这一荣誉的?
陈丽娟: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为人民。它是一种责任。作为人大代表里的大学生村官,一方面作为一个这样的群体需要一个代表,需要一个发言人,再一个可能就是说因为我们工作在农村,从我们的角度来反映农村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其他代表反映农村的问题有一些不同的点,是对这个结构的一种弥补吧。
过去当村官的时候我就发现,农民对于人大代表的期望特别高,如果我们承诺了他们会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就会特别期待,希望这件事情尽快落实。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回音,他们就会非常失落。这也更让我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记者:作为人大代表,你都关注什么问题?这几年你提的建议或者议案有没有得到落实?
陈丽娟:这几年我一直很关注北京的城中村改造、保障房供应,还有房山的轨道交通建设问题,这次会上我和其他几位代表一起,将这些问题形成议案带到人代会上,希望得到政府的重视,并落实解决。
去年我提出的一个关于民生的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去年北京市实施新农保制度的时候,村民都觉得特别好,但就是没有把55至60周岁的妇女涵盖进去。我以市人大代表的名义,向市人大提出《关于加强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衔接的建议》。我的建议得到采纳,今年年初,新的政策覆盖到了55至60周岁妇女。我们村的大妈们从新闻上看到这个消息后特别高兴,有的还说要请我吃饭。
今年再提议案要教农民打官司
记者:你是北大法律专业的研究生,那你学的知识在农村用得上吗?
陈丽娟:我觉得大学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传授的是一种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学的是法律,首先它培养了我的法律精神和意识,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会考虑到它的公平、程序性以及要求做到公开透明等一些相关方面。说得直接一点的话,像我学法律,在村里面给村民做一些法制培训,或者村民有一些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和他进行一些交流、沟通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另外,我这次在人代会上提出的一个议案,就是要加强程序法在农村居民当中的普及力度。我过去在农村工作时,发现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很希望能够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他们对我国的实体法有一些了解,但是对程序法却一无所知,想打官司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打。我在这次会上提出这样一个议案,这也是跟我过去在北大学习法律的经历分不开的。
成功不等于工作稳定挣钱多
记者:作为一名北大的研究生,毕业之后首先做了三年的村官,现在又到房山区做了一名基层公务员,和你的同学相比,你觉得自己做得成功吗?
陈丽娟:我当初毕业时也曾经想过什么工作叫好,什么叫成功,当时认为稳定、钱多就是好。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成功的标志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只要是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段时间没有浪费,这就是成功的。
记者: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先行者,你对下一批即将去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陈丽娟: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在选择这个工作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理性思考,确定自己能够坚持到底,如果没有那个毅力和耐心,那就不要浪费时间。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选择了做村官,你就要对农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不能说你到了村里以后才发现这里和想象得完全不一样。这样可以加快你适应的速度。
本报记者 代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