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毛坪村部,一个忙碌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他就是两年前由湖南省委组织部选派到该村的大学生“村官”——苏各。他身材单薄,皮肤黝黑,略显疲惫,但精神焕发。只见他在人群中来回穿梭,豆大的汗珠爬满额头,黝黑的脸蛋在灿烂的阳光下反射出古铜色的光芒,衬衣后背汗湿了一片。
初来乍到的彷徨
苏各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8月14日,他参加完古丈县委举行的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由默戎镇党委书记接到默戎镇与镇干部见面后,就被送到他人生的第一个服务单位——毛坪村。
毛坪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区,全村辖5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共计292户1204人。全村处在地势陡峭的大山之中,省道S229线穿村而过,村民祖祖辈辈依靠种植水稻、玉米过日子,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成为村民争钱的主要方式。由于受自然条件差、村民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等多种因素制约,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扶贫司令彭楚政曾到该村扶贫,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
苏各是湖南株洲的城里人,湖南师大法学系毕业申报村官志愿时,他填的是自己的家乡,但是就在上任前,他申请调到偏远落后的湘西来,“越落后的地区,越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做出这个决定后,苏妈妈并没有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流露出不舍,她很欣慰,昔日需要自己操心管教的“调皮鬼”,如今已然朝着自己选择的路坚定地迈开步伐。
苏各坦然,申请来湘西当“村官”,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困难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并且暗下决心,不管多难,自己一定要干出一凡轰轰隆隆的事业来。然而,眼前的现实不得不让他灰心。毛坪村大大小小1000多号人,不管老幼都讲苗语,全村聋哑、弱智、肢体残疾的竟达38人。村民祖祖辈辈依靠489亩薄田生活,并且大多数是雷公田,三天不下雨,田里就见不到水,因此十年九灾。改革开放后,村里兴起了打工热,青壮年劳力无心在村里务农,陆陆续续地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老幼病残,要依靠这些人发展生产谈何容易。这还不算最难的,最让苏各困惑的是人生地不熟,若大一座村部楼,就他一人住,平时很少有人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种孤独寂寞感让人难受。同时,村里没有资金,没有项目,工作不知从何处下手,满腔抱负无法实现,英雄毫无用武之地,整天无所事事。他甚至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有没有必要继续留在村里工作。他因此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一个月。经过反复思索,他决定逐户走访村民,先与村民交朋友,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干些如打谷子之类的农活,帮助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帮助村民换发第二代身份证,协助村里办理新农合……
灾后重建挑重担
2010年7月21日凌晨,本村下毛坪自然寨突发大火。闻讯赶来的苏各一边向‘119’和‘120’呼救,一边叫醒村民进屋救人、拆房隔火、送水灭火、疏散群众。这场无情的大火毁掉了该寨1∕3的房屋,火灾共烧毁民房22栋,损毁7栋,受灾农户31户139人,造成经济损失约280万元,所幸无人员伤亡。村民龙德万回忆说,“如果没有小苏在,村里烧掉的房屋会更多。”
火灾无情人有情。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纷纷上门慰问,捐款捐物。苏各每时每刻都坚持奋战在第一线,接收捐赠、发放物资、清算捐款、撰写材料、与各相关部门衔接。他直接接受的捐赠100多起,资金150多万元,大米、衣服无数。他每天的睡眠不足5小时,原本单薄的身体又瘦了近十斤,嗓子也完全沙哑。村支书看着这个帅哥,感慨地说:“这次火灾,如果没有小苏,我们怎么都做不到如此快速、公开、公正地公示赈灾款项。单位拨款也多亏他奔走才一一按程序办理妥当。”
灾后重建中,苏各勇挑重担,负责所有建材的采购与管理及帐目登记,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节约资金,采购物资时总是坚持货比三家,确保价廉物美。有的货主为了拉生意,主动请他吃饭或送回扣,都被他拒绝了。建房需要较多的木材,他都坚持直接从农户手中购买,许多建材买好后都是由他开车拉回寨子的。能在半年时间内完成投入200多万元、建房20栋、修葺7栋的重建任务,是与苏各的勤奋工作分不开的。为了保证灾民在春节前能住上新房,苏各放弃了所有的休假,中秋、春节都是在村里过的。去年中秋,县委向顶天书记到毛坪村检查工作,当听到苏各的先进事迹介绍时非常感动,亲自给苏各的母亲打电话:“您养了个好孩子,他在村里干得很出色,为了工作未能回家看望您,请放心,我们会照顾好他的。”去年7月,州委书记何泽中到毛坪村视察灾情,问村支书龙献文对州委有什么要求,他说:“没别的要求,能否批准苏各火线入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