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农村,回到家乡当了“村官”。两年来,他扎根基层,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开好“火车头”,变观念,建制度,理清发展思路;建基地,搞合作,调结构,转方式,带动村民发家致富;通水圳,修马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村发展后劲。他躬身为民,身先士卒,每一件小事都尽力而为,随叫随到,被当地百姓称为“大忙人”。
在武冈市头堂乡江口村,有一个经常活跃在乡间每个院落的瘦高小伙子,格外惹人注目。他就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大忙人”的大学生“村官”戴永国。
2008年6月,戴永国毕业于邵阳学院,选聘到武冈市头堂乡江口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开始了为期2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并先后被评为“远程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
融入新农村
戴永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深知家乡农村的落后,作为青年大学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改变她。
大学毕业前夕,党和国家向高校毕业生发出“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他知道,实现梦想和承担责任的时候到了。经过报名、考试、考核等一系列程序,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刚到村里,他就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快速融入农村的工作,他没有住在乡政府机关,而是坚持住进村办公中心的一间小房子。他夜以继日地走家串户,与村民交心谈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努力补学政治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实用技术;虚心向村里的干部学习,很快地进入了角色,融入到这个大集体。
两年里,厚厚的十本工作笔记足足有一百五十万字,里面记载着村情民意、群众疾苦、振兴经济的思考、党员教育的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招商引资的畅想、重要举措的酝酿、共产党员修养心得……
开好“火车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深知村里要搞活,先要班子活。
戴永国调查后发现,江口村村支两委的“火车头”作用并不明显,多年来村级组织建设松懈,村干部比较保守,视野窄,目光浅,发展思路不清,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发展。为此,他整整闭门思考了两天两夜,“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随后,他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等契机,组织党员干部上党课学习新理论解放思想,学习党章纯洁党性;组织村干部到外地新农村示范村参观学习拓宽视野;组织村干部参加技能培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协助村支两委重新起草了《江口村村级事务民主议事办法》、《江口村村务、党务、政务公开细则》等规章制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村里的规章制度完善,党务村务公开透明,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村里修建了幼儿园、卫生室,硬化水泥路面5公里,修建了800米长的标准渠;通过招商引资,村里落成肉牛养殖示范场一个,材料装饰厂一个,蔬菜大棚基地300亩,总计产值超过1000万元。
戴永国深切了解,农民都盼早点富,于是动起了脑筋,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村民享用现代信息化成果,将村民与外面的市场连接起来。他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教村民学会从网上了解务工需求,市场行情,学习相关的农业技术,越来越多的村民经常到村远教站来探求淘金致富门路——二组的私营老板刘具国从网上了解到精石灰在邵阳地区市场紧销的消息后,在网上发布了供货信息,很快一个邵东的大买家找来了,与其签订了三年总计150万元的合同;青年农民侯发明和侯发元兄弟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请教有关专家,发起成立了江口村农业技术生产合作社。目前,发展到社员农户58家,拖拉机、收割机6台,受益稻田达1670余亩……为了提供更多的信息,他在村里筹备成立了村广播站,每天坚持播放党的理论政策、市场信息、农村实用技术、节气预报、文娱节目等等,村民们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逐渐丰富了起来……
躬身解民忧
作为大学生村官,就是要为村民排忧解难。他深知责任重大,半点含糊不得,只有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2009年夏天,江口村一带的托坪垅大旱,当村支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去到上游的赧水河里围堰引水时,却发现市污水处理厂建的排污管道阻挡了水流。戴永国见此情景,二话没说就跳到河中,把堵塞水圳管道底下的淤泥刨挖干净。回到村里,他又发现,一涵洞被杂草杂物和一头死猪给堵死了,水流到这里再次被堵。看到这情景,他借来农具,在渠中清理出六担杂物,附近的村民见他挑着臭气熏天的死猪去掩埋,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个伢子要得!”。
涵洞疏通了,下游的田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可他又有了另一个心思——长期以来村民的生活废物没得到有效处理导致杂物淤积,不但妨碍灌溉且滋生疾病,居民的生活环境亟需改变。在他的倡导下,486户村民家都改建了冲水式厕所,村里定点设立了48个垃圾桶,修建了4个标准垃圾堆放站,聘请了4名卫生督导义务巡逻员。一个月后,脏乱臭的现象彻底根除了,村容整洁了。
戴永国还积极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2010年元月,村民唐桂和的母亲去世,为办丧事发愁的他找到了戴永国,道出了如今办丧事排场大开销不起、简单操办又担心在村民面前丢面子的苦衷。戴永国认真倾听后,找来家务长一起商量,结果预算只需5600元,他还主动提出帮助家务长一起操办,最后老人家的丧事既办得体面,又省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销。
转眼间,两年的村官生涯结束了。他用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在农村谱写了一曲当代大学生村官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华章。而今,即将走上新岗位的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以公务员的身份去担任一村支书,去做他想做但还未来得及做的事情,梦想与责任同在,他要让青春继续在这里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