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见过照片,很难想象一个在象牙塔里接受过四年书香熏陶,白净斯文的女孩子在泥水中开手扶拖拉机会是什么样子。然而,24岁的女大学生村官汪明却愣是让黄梅县濯港镇桂坝村的村民们习惯了这样的场景,而且,短短两年的时间,她甚至改变了这里村民的传统种植方式,让这个村成为了黄梅县推广农业良种和良法相结合的典型示范村。
2008年,经过笔试、面试的筛选,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汪明成为了湖北省首届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并被派往黄梅县任濯港镇桂坝村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书记。
为使汪明等这批初来乍到的大学生村官适应新环境,黄梅县委组织部打破常规,对他们实行了五天驻农村、两天驻机关的培训制度,并从镇、村优秀干部中为每位村官指定了两位导师,手把手地帮助他们慢慢适应新环境。湖北省妇联等单位也专门启动了“女大学生村官成才支持行动”,为女大学生村官们提供种种必要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汪明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开始融入到农村的生活之中。
到桂坝村任职的第一天,汪明暗下决心: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为这里的乡亲们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学说当地方言,每天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用大量时间为孤寡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她还经常穿梭于田间和地头,歇息时主动和村民们拉家常,向他们学习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插秧等生产知识。
渐渐地,汪明意识到,要想真正地帮助乡亲们,关键是要帮他们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通过走访,她发现村民们创业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由于思想的束缚和资金的困扰,他们对新型的种植技术和品种难以接受。结合桂坝村的实际,汪明认为,只有依托村里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稻生产,建设优质稻示范基地,才能有效益。
在一次上网时,汪明偶然间浏览到了“三优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所谓“三优三高产”就是早稻、晚稻、油菜三熟制栽培全部选用优质高产品种,通过标准化高产栽培实现作物的大幅增收。一个念头突然浮上了她的脑海——这会不会就是帮助村民们致富,同时实现自己创业计划的好途径?她随即向镇农办以及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员咨询,了解到,“三优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是个成熟的技术,而桂坝村正好适合这种新的种植技术。于是,汪明下定决心,要在桂坝村开展“三优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试点。
汪明的想法不仅得到了黄梅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和濯港镇的支持,还得到了湖北省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扬帆基金”的扶持。2009年,该基金为她的项目拨款1万元。随后,汪明在村里租下了2亩地,作为自己的试验田。
这一年的3月22日,对汪明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她学会开手扶拖拉机了!汪明说,“三优三高产”这个项目没有任何可以取巧之处,所以她必须在自己的试验田上自己动手。作为育秧前的准备,整田是实施项目的第一步,而要整田,学会开笨重的拖拉机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
开始时,前来看热闹的村民们都很担心她,不让她下田开,村里的拖拉机手也劝她:“小汪你不会开的,要是坐上去不小心掉下来那就不好了,我家的小孩也没有开过的。”但生性爽朗的汪明还是坚持着坐上了拖拉机,裤子上很快便溅满了泥巴。慢慢地,村民们开始对这位20出头的女大学生刮目相看,认为她不怕苦,能吃苦。
在“三优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项目基地初具雏形后,汪明又提议以基地为中心,成立“桂坝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水稻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打造“优质稻专业村”。最终,在汪明的示范带动和合作社有效运转下,全村100多户群众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新增种植面积800多亩,总面积达1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13个村,资产总额达12万余元。
通过2009年一年的创业实践,村民们看待汪明时充满疑惑的目光渐渐变得亲切起来,对她的赞扬声也慢慢多起来。而汪明没有浅尝辄止,又开始谋划更大的创业项目。她把赚得的“第一桶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优质稻种植事业。2010年,通过调查研究,她大胆地提出了早稻种子选用“两优42”来取代去年的“两优287”,推广超级杂交稻“两优42”百亩直播连片实验。
汪明的工作得到了从农民群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如今,村民们遇见她时,总会像见到自家亲人般和她拉家常,留她吃饭。2009年7月,汪明被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年,她又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我知道创业艰难,但我相信农村的天地很广阔,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两年的基层生活,让汪明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农村工作者,虽然依然是满怀激情,但也多了几分成熟。“当村官使我感受到一种以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生活,这种亲身体会的快乐即使苦一点也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