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学子想走出农村,奔向大城市的时候,这个年仅28岁的女孩却选择回到了农村,立志在广阔天地里做出一番事业。她就是河北肃宁县邵庄乡邵庄村团支部书记白一志。
邵庄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总人口1463人,大部分从事种植养殖业。前几年,村里开始发展设施蔬菜业,因为没经验,没技术,好多人赔了钱。白一志正是在这个时候来邵庄村任职的。
2009年12月1日,白一志当村官满一年,她遇到了一难题。
村里启动了设施蔬菜项目,可是由于第一年种植西红柿,经验不足,加上管理技术上不过关,导致种出来的西红柿品质差,价格低。同时,又遭遇了2009年那场罕见的西红柿病毒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导致种植户的利益严重受损。
看着大批的西红柿滞销在棚中,农民一度失去了再种的信心。面对种植户的抱怨,白一志不仅没被挫伤,而是搜索和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仔细分析蔬菜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得出一个结论:农民要增收,设施蔬菜会占很大比重,但前提是要有好的产业带头人。这就要求带头人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和专业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性和抗风险意识,说通俗一点,这个带头人得是个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白一志暗下决心,自己租个大棚,用事实说话。
“咱们的女村官要种大棚!”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村民们炸了锅:拿笔杆子的手知道锄头怎么拿?上学不就是为了不当农民吗?
不光村民不明白,白一志的家人更不明白,父母都坚决反对她种大棚,可外表文气的白一志却有个倔主意:大学生可以成为村官,为什么就不能成为菜农?一番努力之后,2009年12月24日,白一志说服了父母并承包了村里的两个大棚,真正建起了她的“开心农场”。
上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与金融专业,与种大棚八竿子打不着,这种菜的事一开始还真让她摸不着门。
这两个占地3亩的春秋棚,白一志花了1.4万多元。建好棚后白一志更是将每个月工资的大部分投到了大棚上,买种苗、棚膜、拉丝等。不仅如此,为了节省开支,她那双捧了多年书本的手,拿起了锄头、举起了喷雾杆、拧起了棚架、掀起了草苫子……
和大家一起施肥、翻地、吊棚膜、喷药、修理各种农具,与村民的说笑拉近了干群距离,大家从心里真正把她当成了村里人,甚至把她当成了亲戚、朋友。今年种了2棚西红柿的德臣叔说:“白一志领着我们种大棚,第一茬种西红柿,一个一亩大棚产一万多斤西红柿,保守获利一万多,第二茬种芹菜,纯利润也有六七千。”
两年的辛勤付出没白费,种植户们的心齐了、越来越有市场意识了,眼见着种植户们的信心有了,白一志又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这些日子,她一边张罗着组建蔬菜合作社的事,一边与村领导班子商量,在村北规划100亩的蔬菜种植示范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以日光温室为主。
辛勤的付出,让白一志收获了一粒粒充满美好与希望的种子,而她恰如这粒种子,牢牢扎根在农村第一线,在土地中汲取营养,在春风风中绽放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