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驱车来到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满山遍野的马铃薯藤苗上,盛开着雪白色的花朵,微风来时,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这一大片地去年还是遍生杂草的荒坡。”事先约好的南桥村村委会主任张孟碧指着六八村民组一片百余亩的马铃薯告诉记者,如今,这片原来属于七八户人家的撂荒地全部种上了马铃薯,从目前长势和市场价格估算,亩产值可达4000元以上呢。
2008年从贵阳医学院毕业的张孟碧,先后当过村劳保协管员、计生专干。2010年12月村委会公推直选时,她毫无争议地当选为村主任。
南桥村地处高寒山区,基本上都是旱地,一直以传统的玉米种植为主,产出有限,群众增收致富步伐缓慢。为此,在村委会班子会议上,张孟碧提出了“改粮为蔬”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张孟碧了解到,部分村民一直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但都是采用本地传统的种薯种植,虽然市场价值不菲,但产量却上不去。为此,她主动与距离该村不足5公里的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联系,成功与该基地签订了1500亩订单,由基地提供扩繁种薯和种植技术,并负责以每公斤1.4元的价格回收。
订单签下来了,可很多老百姓却不愿意改种。“都种马铃薯,我们吃什么。”就连一直支持张孟碧的长辈伯父杨俊也站出来质疑。一直在外从事煤炭经营的丈夫潘卫健更是反对她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如果改种失败,你怎么向乡亲们解释,大家的生活怎么办?”更有少数村民对张孟碧的做法深怀不满,“她一个小姑娘,能干出什么大事,这不是拿我们的生计开玩笑吗?”眼看着签订的订单无法落实,勾画的美好蓝图即将成为泡影,张孟碧只好向老支部书记陈锦江求助。
“这是村委会定下来的事情,不是小张一个人的决定,而且她当村主任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家是明眼看到的,我相信小张,你们不种,我种。”群众会上,陈锦江首先表态,接着,又有部分村民表态支持“改种”。
为了方便工作,张孟碧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可自己从来没骑过,于是就在闲暇时自己摸索学习。摔倒了爬起来,再骑,头皮摔破了、手臂划伤了,但她都没有放弃。如今,只要听见突突突的摩托车声音,村民们就知道是张主任来了。
虽然大家都表示愿意改种,但张孟碧还要给他们打一剂“强心针”。她找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软磨硬泡,终于打动了负责农业补贴发放的负责人,以个人名义赊借了55吨化肥,按照改种马铃薯每亩50斤的补贴标准免费发放给改种农户。此外,她还动员了20余户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户回家发展种植业。
“起初不相信张主任,还处处刁难她,现在想起来都脸红。”看着自己长势喜人的12亩马铃薯,六八组村民杨远志一脸的满足。可就是为了动员他改种,张孟碧不少于十次上门做工作,而且还没少吃“闭门羹”。按照订单价格,保守估算,杨远志12亩马铃薯,产值3.5万元不成问题,这可是他原来种玉米4年的收入总和。
“还有半个月,全村近2000亩马铃薯就可以进行采收了。”张孟碧说,马铃薯采收后,她已经联系了2000亩秋淡季大白菜种子,现在正在协调化肥。此外,正在进行的该村300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可以在半个月左右竣工,届时,她将把这片原来的撂荒地作为村里的改种示范基地,用来作品比实验和示范种植,不断提高群众的种植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