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坡村,人们常能看到一个年轻人走村串户。一路上,田间劳作的村民、门口散步的老人、准备上学的孩子,不断地叫着“小文书记”,她也热情地一个一个打着招呼。这个被群众热情地称为“小文书记”的,就是武胜县鸣钟乡高坡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文永辉。
“金凤凰”重又飞回“山窝窝”
今年28岁的文永辉是土生土长的武胜人,自小在农村长大。2007年7月,从西华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在成都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成为让老家乡亲们羡慕的“上班族”。在父母看来,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对于她出生的那个偏远山村而言,她无疑是从“山窝窝”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然而,2009年9月,这只飞出贫困山村仅两年时间的“金凤凰”,却赫然变成了鸣钟乡中华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一时间,父母不理解,老家的乡亲们也觉得这女娃子着实有点“傻”,但她自己始终不为所动。
“农村确实是赶不上大城市那么繁华,条件确实很艰苦。但在成都工作的这两年,我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我们村里"金凤凰"是飞出了不少,但"山窝窝"始终还是"山窝窝",变化不大,每次回家,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内心深处总想着自己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改变它。”谈起自己当年的选择,文永辉这样说道。正是出于对家乡的这一特殊情愫,文永辉毅然放弃了成都的工作,选择了回乡当“村官”。
在质疑中赢得群众信任
“记得刚到中华村和高坡村那会儿,村里的群众对我也存在着不解和怀疑,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黄毛丫头,来村里最多就是帮着打打杂,干不出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回想刚到村里时的情景,她这样如实地告诉我们。
想到曾经的理想和抱负,这个倔强的小姑娘暗自打气:不认识村里人我就多走,不熟悉村里工作我就多学。怀着这种甘当小学生的想法,她换上了便于行走的平底鞋,背上矿泉水和笔记本,顶着太阳走家串户,了解民情民意。短短一个月,她的民情日记就记了厚厚的一大本,她对村里的各种情况也已熟记于心,看到村民田间劳作,她也会挽起裤腿,跟着翻田、插秧、施肥。村民见了直翘大拇指:这个大学生不娇气,能吃苦,难得!”对村里房屋倒塌、生活窘迫的贫困户,她多次帮忙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和低保名额。时间久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接受了她,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她当“村官”的选择。现在,说起文永辉,中华村村民几乎无人不知,经常还有村民热情地邀请她到家中做客,大家已经把她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小辈。文永辉用她的真诚与热情,打动了村民,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和理解。
小小年纪挑“大梁”
2010年6月,鸣钟乡党委决定任命文永辉为高坡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乡党委的决定,文永辉没有退缩,全身心投入到高坡村的工作中。她认真总结自己在中华村的工作经验,很快和高坡村的群众打成一片。
“小文,好好干,有啥子事情我们给你"扎起"!”每次村上开党员大会,老党员们对文永辉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要好生利用你的知识,带领我们致富,多给村民增加收入!”简单的几句话,寄予了无限期望。
面对大家的期望,文永辉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努力解决村里的发展难题。考虑到村里的地理优势、优质的油砂土质以及周边便利的河水资源,村“两委”决定从扩大种养殖规模入手。结合村里的实际,她组织村里20余户菜农成立了“高坡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社员提供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和信息共享等系列化服务,使蔬菜亩产值提高了300多元,蔬菜远销南充、成都、重庆,产值达80余万元,村里还成功引进蔬菜业主1户。随后,她又广泛动员其他村民种植蔬菜。现在,高坡村的空心菜已占武胜县菜市场的1/3,实现人均增收200余元。去年,村里又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大型养鸭场3个、养鸡场1个、母猪基地3个,扩建养鱼塘3个、石膏加工厂1个,重建石膏装饰材料厂1个,高坡村的经济由此实现了较大发展。
“回想两年多的"村官"生活,应该说是苦乐并存,但我觉得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我带着青春和梦想,重回这块熟悉的故土,我时刻想到的是奉献,虽然不能解决村里所有的难题,但我总想尽力去为村民多做一些实事,也算是无愧自己当初的选择,无愧大家的信任!”采访即将结束时,文永辉深情地说。(毛庆 胡越 秦郑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