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通过大学生村官选拔考试,李红燕被分配到舟曲县曲瓦乡头沟坝行政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2010年全县村干部换届中,这位土生土长在曲瓦本地的年轻有为的“知识型村官”,被众乡亲一致看好,以全票当选为该村村委会副主任。两年来,李红燕常驻头沟坝行政村大沟组,指导帮助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尤其是她因地制宜,引导当地群众发展苗木产业,为致富一方群众发挥了带头引路作用。
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心
李红燕是土生土长的曲瓦人,家距乡政府10里路。她说当初刚分配到这里时还有点不乐意,觉得怎么就走不出山沟呢?迷茫过后,她就被头沟坝村农民的淳朴和干劲所吸引,逐渐适应了。两年来她和乡上领导一起,积极引导头沟坝村群众“不种毒苗种树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
刚分配到头沟坝村时,她觉得作为一名村官,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服务于基层,为了以后更好服务“三农”,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于是她认真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她长期住在村里,和村民交流谈心,详细登记村里户数、人口、土地面积、住房、牲畜等信息,掌握头沟坝村的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的基本情况,以及苗木种植面积、树种、销售渠道、市场需求等,详细的村情摸底为她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正在着手制定《头沟坝行政村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头沟坝行政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积极谋划如何把苗木产业做大做强,着力解决农户贷款、技术保障、标准化生产、销售、运输等具体困难和问题。李红燕认为发展苗木产业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她说:“只有群众都富裕了,才能自觉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瞄准苗木产业调结构
两年来,针对头沟坝村农业基础薄弱、耕作面积有限、经济增长缓慢等瓶颈问题,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李红燕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住其海拔高、土地阴湿等得天独厚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根据云杉、油松、落叶松等苗木的生长特性,探索出了一条以种植苗木为主要渠道增收致富的路子。截至目前,在头沟坝村的示范带动下,全乡其它村260多户群众开始种植培育苗木,初步形成了以头沟坝为主,宵藏、茶架然等11个村共同育苗的可喜局面。由于该村繁育出的苗木树形好、根系完整、成活率高,每逢出苗时节,宁夏、青海、临洮、漳县等各地客商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专业化种植、规模化销售的产业发展链,已经成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2010年,全村总收入7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245元。同时,她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育苗户开展育苗技术学习,并利用网络、报纸进行宣传,使头沟坝村的苗木产业发展有声有色。2011年苗木销售再创新高,全乡苗木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村民户均收入预计都在50000元左右。
“现在苗木发展势头这样好,大家不种庄稼了,都一心一意侍弄苗木。” 好多村民难耐兴奋之情……“尽早在头沟坝行政村成立一个育苗产业发展协会,完善苗木发展机制,建立一个苗木销售、宣传、发展的长效机构,以育苗示范户带动全村、辐射全乡群众共同致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谈及今后的发展,李红燕显得胸有成竹。
群众的安危重于泰山
2010年是个不寻常的年头,“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李红燕所在曲瓦乡的曲瓦沟就在其中。李红燕和同事们紧急赶赴县城全身心投入抗洪救灾,连续几天没有休息。8月11日晚上突降暴雨,头沟坝是“8·11”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道路、通电线路、通讯线路、庄稼、苗圃地都遭到不同程度地冲毁。回到乡上,她来不及休息就立即赶赴头沟坝村受灾现场。由于道路冲毁,只能爬山崖、趟洪水,逐户统计灾情,上报受灾情况。她和包村领导驻村半个多月,组织群众进行通电线路和道路抢修、沟道清淤。到8月底,全村被毁的电路、村道基本恢复,下庄村的堰塞湖安全排除,4个自然村的沟道清淤基本结束,生产自救有序展开。
那段日子里,她连睡觉都不安稳,每逢雨夜,就马上起来疏散群众。灾后工作量一下子增大了,统计受灾情况、汇报灾情、发放救灾物资,每项工作都像打仗一样。灾后重建中,她始终活跃在第一线,上庄、下庄自然村的应急防洪堤按时竣工,大沟自然村的应急防洪堤也开始进入建设当中。从“充满梦想”到工作中“认真负责、信心十足”,再到“有挑战、有使命感”,这就是大学生村官李红燕的成长历程。
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群众的善良热情,以及她对故乡这片热土的恋情,使她更加坚定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为头沟坝行政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头沟坝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奉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