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在大城市就业的舒适环境,有着继续考研深造的良好机遇,而她却怀着对故土的眷恋,走向了广阔的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两年多来,她怀着满腔热忱,在村里各项建设和学校英语教学等各个方面,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自己深爱的黄土地上。
她,就是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村委主任助理王莹莹。
脚步丈量出深爱的土地
王莹莹今年25岁,是礼河村人,毕业于新乡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 两年前进村的时候,不少群众纷纷议论:“小闺女家能在农村干点啥呀,上了几年学结果又回农村了,还不如去大城市发展好啊”。
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她开始了自己全新的人生历程。
上任以后,为了尽快熟悉环境,更好地开展工作,她与镇领导和包村干部座谈,又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深入每户村民家调查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她都会将村里的基本情况、人口、地形、历史和群众需求等做详细记录。
闲暇时间,她都会深入田间地头同老百姓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并结合自己收集掌握的一手资料,撰写了一份礼河村调研报告,为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肩头担起沉甸甸的担子
入村不久,县里通过该村的磁五仓公路开工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群众自然是满怀喜悦,但随着磁五仓公路线型的规划,扩宽路基需要占用群众的房屋、树木和土地,纷繁复杂的问题便接踵而至。为了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她积极动员村干部编写宣传口号:“为了修路来搬家,站高看远人人夸”“今日舍去一碗水,明日换回一桶油”……一句句醒目的标语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政府花钱修路是为了群众致富,最终都纷纷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来。
远程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大重点,这种新设备对村干部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懂得电信知识的她就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维护工作。第一次,她组织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打电话通知却一个人也没来,她发现自己的努力和热情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农民们对她那些建议并没有响应。有些农民甚至还给她泼冷水,找个好婆家安安生生过日子,别在这里“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她哭过,但没有灰心,仍不厌其烦地奔跑于各村民组和农户家中做宣传动员工作,直到她跑第三遍的时候,才有几个老党员过意不去前来观看。就是这几个老党员把村里的其他村民带动起来了。通过远程教育,村民们找到了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东西——致富信息和科学种养技术。
2010年5月,礼河村举办第三届樱桃节期间,她作为副指挥长,没日没夜地忙碌,组织成立了管理处、接待处;主动聘请市旅游学校教师培训了15个口才好、仪表好、对村情县情熟悉的农村妇女组成“樱嫂导游团”。通过樱桃节,彻底打响了礼河樱桃品牌。她又抓住时机,积极和村干部一道组织村民到西工区红山乡和五头镇等地参观,学习农家饭店宾馆经营。在她的带动下,村里15家农家饭庄相继开业,从而打造了一个吃、住、游、玩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村,使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为了使村里的广播大喇叭得到充分利用,她还主动当起了乡村广播员,每天定期为百姓播放新闻、音乐,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特别是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中,她积极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办法及好处。在她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秸秆还田”,两千亩樱桃园“吃”掉了千亩秸秆。
心坎里装着困难的群众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将心比心,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她时时刻刻把困难群众装在自己的心中。
村留守老人姚晓兰家里种有七、八亩地,由于孩子们常年工作在外,地里的活全由她和老伴儿干。王莹莹就把他们家的事放在心里,只要地里有重活儿,就去帮着干。今年6月,王莹莹又组织磁涧镇大学生村官成立了“三夏帮扶队”,深入困难户家中帮助收打小麦,当村民向她道谢时,她擦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我干这算什么,应该感谢的你们,是你们教会了我如何干农活儿,还磨练了我的意志!”
群众有什么困难,只要给她一说,能帮的她都帮,帮不了的她就积极向村双委反映,依靠村双委的力量解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善良和热心终于得到了群众的信任,现在无论她走到谁家门口,主人都会热心地拉她到家坐坐,比亲人还亲。
杏坛上播下知识的种子
一直以来,村里小学就缺英语教师,她得知后,就利用自己的英语专业优势主动担任学校四、五年级英语课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哪怕村务工作再忙,她也要抽出时间认真备课。她的英语课讲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很活跃,连过去见英语头疼的学生们也喜爱上了英语。每次县教育局组织来学校听课,都会不约而同地走进她所在的班级。
为了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她把村里的电脑同远程教育设备连接到一起,创造了多媒体网络教学,使礼河小学成为全镇唯一一所能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全镇前五名行列。
“农村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像一块海绵,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可以逐渐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她常这样说,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每天放学后她都会不停地在路上巡逻,护送孩子们排队安全到家才肯离去。每个周六、周日只要有空,她就跑到学生家里,为后进生和留守儿童补课。
两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她都在村里度过,别人问起她为什么总待在村里时,她总幽默地说:“村官,村官,我不呆在村里能在哪儿呀”。
曾经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就在无数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中逐渐被磨练成了一个敢闯敢干的女干部。 “只要心系这方热土,,总有一天我会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上大有作为的!”她满怀信心地说。(郭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