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不同时代的毕业季可以说千差万别,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十分向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毕业分配,不管什么学历,都能保证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等着自己,最不济也是个“国家干部”。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随着时代发展,毕业包分配已经成为历史,但不论哪个年代,都有一批人能从人堆里脱颖而出,即使包分配,也不见得人人可成才。1981年、1991年、1998年这三个时代的毕业生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记者采访了三名不同时代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经历无一不显示出努力的重要性,至于机遇,也都是努力后的一种结果。
于晓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年代:1981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
一毕业便拿45元高薪
于晓红是高考制度恢复之后的第二批高考生,1978年她考入泰山医学院学医,1981年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如今已经是该院的眼科主任,说起当年的高考与毕业,她感慨赶上了好时代。
“我是恢复高考第二年的学生,那个年代大学生很少,别说研究生,就是专科生也十分稀罕!”于晓红说,可以说那时候能上大学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在家人眼里几乎是鲤鱼跳龙门了。谈到当时高考的情况,于晓红有种万幸的感觉,据她介绍,当时参加高考的人很多,但是大学招生很少,差不多相当于“万人争过独木桥”,所以在当时考上大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大学充满了向往,所以就努力学习。”于晓红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学生是全社会都羡慕、争抢的“香饽饽”。“很多单位都想要大学生,但是那时候我们是国家包分配,用人单位不一定都能招到大学生。”于晓红说,毕业分配制度强调的就是服从国家,大学生虽然无法按自己的特长、能力选择职业,但是毕业以后就可以捧上“铁饭碗”,不用为工作的事发愁。刚到医院上班,于晓红的月工资就达到了45元,而当时的工人,能拿到十几元的工资就不错了。“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也没有工作经验,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工资已经大幅增加,和刚毕业时相比,工作的责任心、水平都有了更大提高。”而对于自己其他同学的工作情况,于晓红说,她当时的大学同学,大部分都分配在各个医院、疗养院,也有些有条件的同学去了国外,“大家发展得都很不错,有一些已经是眼科学术界的知名专家。”
当谈到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于晓红认为,现在大学生数量多,大学文凭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归根结底还是毕业生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不可否认,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一批,但每个时代的机遇不同,根本没法直接比较。”于晓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