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应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现实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谋划、按需施教,具体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普适性和针对性的关系。农村工作的内容、性质、规律大致相同,因而在以农村政策法规、社会事务管理、基层工作方法等为主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方面,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员培训,让他们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而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创业形式、成长阶段不尽相同,其个性化的需求也不同,应设置不同门类、不同形式的专题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阶段性和长远性的关系。农村工作不断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涉农方针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如近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都对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及时举办短期轮训班,提高领会政策、执行政策的能力。同时,要着眼培养一支建设新农村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拓展大学生村官学历教育的渠道,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取得农业推广、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硕士或博士学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
三是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关系。大学生村官作为培训的主体,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把握他们的培训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载体,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看到,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以工作为主,培训应适度、适量,不能影响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培训只能满足阶段性、普遍性的需求,寄希望于培训解决所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要注重激发大学生村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辟远程教育课堂等,让他们能够自主选学、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