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在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中,从“撤并、调整、整合、挂派、交流”着手,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撤并”聚合力。对外出务工党员多和党员居住分散,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的党支部,部分在企业改制中的一些名存实亡的支部,采取撤销重建或并建,将解除劳动关系、不在册的党员组织关系转至其新居住地所在村、社区党组织;将在册党员组织关系转入重建或并建的党支部;对长期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目前,已撤销支部11个,调转党组织关系72名,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113本,理顺了改制企业党员的组织关系,让流动的党员重新找到“新家”。
“调整”抓提升。对作用发挥不好、“双带”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开展、驾驭不了大局和在撤并村后对局部与大局观念不能正确把握的干部进行岗位调整;对不能胜任工作自动申请辞职的村支两委干部进行调整。截止目前,全县共调整村支部4人,村主任3人,对自动申请辞职的1名村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换。
“整合”求突破。对少数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强的村级组织,对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差和只讲大话、不干实事,群众观念差,服务意识不强,不搞团结,不作为的部分村干部进行调整、撤换。从大学生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执政能力。举办培训班,对村干部定期开展培训,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截止目前,先后调整和撤换了5个难点村的6名村干部,选派了8名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担任村官;共举办培训班30余场次,村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挂派”促实效。对因农村能人外出务工选不出合适人选担任村干部;部分村的干部年龄老化,政策水平不高;在撤并村后难以选出驾驭全村的“能人”,“强人”的部分村,该县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从乡镇机关下派了4名党性观念强,原则性强,事业心强,公道正派的干部到这些软弱涣散的村挂任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担当起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交流”谋发展。为整合人才资源,优化村干部队伍,该县大胆探索农村党建新思路、新举措。逐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和视野,率先在黄板乡试行村干部跨村任职,异地交流,打破村干部本地任职的局限性。破解了部分村“无人可选”的难题,为盘活农村人才资源搭建有效平台,切实形成了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好带差的良性局面。通过跨村任职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增强现任村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事可做、有平台去施展才华,让不能做事情、不会做事的人无事可做。(石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