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大力推行优秀人才“一卡通”服务,让全区的产业能手、“土专家”、“田秀才”亮身份、显本领,在人才工作服务中心、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卡通”服务聚人才
“以前我们种庄稼凭的全是习惯和经验,现在,有了技术人员的服务,我们也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东观镇马曾桥村赵福贵朴实话语,代表着全区受惠于“一卡通”政策群众的共同心声。
为做活人才聚集文章,对全区省级以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省级以上优秀人才示范岗人员等7类人才,按照组织申报、审核公示、审批发卡等程序,发放优秀人才“一卡通”优惠卡,并按规定享受住房、交通等补贴,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适当照顾。各乡镇把辖区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基本情况收集起来,按照农业、畜牧、加工、建筑、卫生、其他等6个方面分类建档,统一纳入人才服务中心管理,并在乡镇政府设置宣传栏,公布他们的技术专长、联系方式,随时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在各乡镇建立“一卡通”服务中心30个,分类建档农村优秀人才723人,先后接待群众咨询1500余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600余场次,为群众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413个。
合作社模式兴产业
“自从成立了果蔬合作社,我们的村民不出远门就可以打工,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过得舒心惨了!”老君镇李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李毅说起村里的合作社满脸喜悦。
近年来,老君镇李家坝村结合全村产业发展状况,经村民商议成立了“凌云山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把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聚在一起,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交流会,组建起了一支涵盖精品蔬菜种植、畜禽规模化养殖等产业人才队伍。目前已建大棚300余个,面积达1300余亩,发展小家禽养殖大户13户,年产值100余万元。东观镇马曾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彩林带领全村群众建立起了以邱家树村为中心,占地4000余亩,辐射周边6个村的产业示范园,现已建鱼池1000亩,核心蔬菜园2000亩,葡萄示范园1000亩,预计今年产值将达4000万元,惠及群众200余户。
据统计,目前全区已组建各类专合组织200余个,流转土地5.9万亩,有120多个村实现了产业整村甚至跨区域发展,有的甚至形成了整乡、整镇推进。在这些产业园中,有3万多农民给业主打工成为了产业工人,有2万多人以技术、劳力、土地入股成为了股东。而返乡农民和通过在本地业主基地打工中成长起来的农民有5000多人成为了老板,他们自主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200多个,累计投资近2亿元,带动了近10万农民增收致富。
社区服务站构和谐
“王林,怎么样,这批产品这周能赶出来吧?”清溪街道办事处祖师庙社区预制板厂老板王秀华,在徒弟王林新开的厂房,认真询问产品的生产进度。王秀华今年60岁,别看她一个女同志,作为社区服务站的实用型人才,王秀华开办两家预制板厂,解决了社区30余名下岗工人、实地农民再就业。几名技术好的工人,还在她的帮助指导下开起了自己的预制板厂。
为加强社工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城市社区党组织按个人特长、兴趣爱好把各种社工人才分为“服务型”、“管理型”、“实用型”三个类别,引导他们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黄守银是白塔街道办事处梨树街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在社工人才的帮助下,他组建了1支由13名下岗工人组成的水电安装维修队,不但维修水电,哪家有困难,他还主动帮助。社区的林玉英老人是个五保户,黄守银和妻子经常去帮她打扫卫生,洗衣服、换灯泡,逢年过节不但给她送去年货,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过年,就像照顾亲娘一样照顾她。
据统计,全区目前已建立社区服务站13个,登记在册的社工人才327名。各社区以社工人才为依托,创办社区蜡烛厂、蛋糕厂等经济实体15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自编自演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30余场,成功调解邻里纠纷171次。(谢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