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里有了‘廉政文化墙’、‘廉政宣传栏’,不知不觉间,村民的监督意识就强了,相应的,村官们的自律意识也更强了。这不,前阵子,俺们还搞了个廉政文化书画赛,大家伙儿参与的积极性可高了。”2月21日,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捏掌村监委会主任任必亮对村里的廉政文化活动赞不绝口。
任必亮的话说出了该市群众的心声,沁阳以廉政文化为载体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并将廉政文化“嫁接”在新农村建设、争先创优活动和民主管理中,在工作中检验、在实践中提升,让廉洁从政成为干部的行为习惯。
该市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各个村街的村室、文化大院都要建设廉政书屋、清风长廊。同时,充分利用农村“2131”电影放映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有效平台,定期播放廉政电影、影视,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廉政文化街道114条,文化长廊120条,廉政书屋305个,组织巡回演出怀梆戏剧《好媳妇》、《王东明》等280多场。
“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这就让干部们遇事认真干、努力干成事,再也不会胡干、蛮干了。”近日,从“群众评官”大会的会场出来,得知村两委干部在群众评议活动中满意率均达95%以上,得到群众认可的该市沁园办事处袁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秦东红抑制不住喜悦心情高兴地向笔者诉说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市每半年召开一次以“创清廉村风、建和谐新村”为主题的“群众评官”大会,农村党员干部就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向群众面对面进行述职述廉,群众独立划票“打分”,评议结果及时公开,真正将农村干部工作好坏的评判权交给了群众,更让干部绷紧了廉政弦儿。该市还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了“亮身份、明职责、当先锋”活动,聘请大学生村官为廉政文化宣传员,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并组织开展“廉内助”“贤内助”、“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为“创先争优”活动找到了灵活有效的抓手。
“公生廉,廉生威”。民主管理是促进廉洁从政的根本。为此,该市从制度层面入手,在全市329个村街推行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简称为“监委会”)制度,制订完善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以制度规范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勤政廉政情况的民主监督,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正确用权、民主决策的自觉性。“监委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群众能够正确行使手中的监督权力,也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干群之间形成了干部服务群众、群众支持干部的良性互动,监委会也成了密切干群联系的“连心桥”。
2010年,全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共监督村级决策2282起,参与村集体招投标114起,否决不规范票据284张,拒付不合理支出41.55万元。
该市通过实行“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集中代理服务,实现了“制度理财”。在全市13个乡(镇)办事处全部设立“三资”集中代理服务中心,为各村设立统一的资金账户和资产资源台帐。报账时,必须携带会议记录、预算审批表等材料,符合“4+2”工作法程序的,随票据一同入账,否则不予入账。2010年,该市“三资”集中代理服务中心共代理资金2.19亿元,实现资产资源的增值,资产资源折价6.29亿元,规范各类经济合同427份,纠正不合规定事项301项。
该市3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务“零接待”。 长期以来,在基层形成了“检查就是接待”的不良风气,遇到上级来人,基层都要精心准备,认真接待,使不堪重负的村级苦不堪言。面对这一状况,该市太行办事处党委果断决策,一方面上级来人一律在机关统一接待;其次严禁干部下村联系、指导工作上以任何名义在村内产生接待费用。办事处纪委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同时,该办事处开展任何工作,对待各村都是一视同仁,按村情、按原则办事,从不厚此薄彼,村干部也不会“粘”着领导套近乎,培养感情。源头上的控制,为该办事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打下了坚实基础。村务公开制度和办事处财政制度的监管下,村级财务时刻处于透明状态,既保证了村干部的清白,又凝聚了民心,自然就没有了形形色色的不合理支出。“上有制度的‘高压线’,下有监督的‘防火墙’,我们这些村官只有把工作干好了,就是对上级、对群众最好的交代,我村已连续近10年未出现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水南关村党支部书记丁树忠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该市还把做好信访稳定作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以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为抓手,畅通渠道,完善机制,规范秩序,夯实基础,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开展“下访”、“回访”活动,主动了解和解决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办理农村群众信访举报。紫陵镇坞头村利用“村长接见”平台,听民意、释民疑、解民难,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自该村开办“村长接见”以来,共接受群众投诉50余件,都能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10年,该市信访率同比下降28%。
廉政文化的“植入”,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力助推了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沁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完成14亿元,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3亿元,增长22.3%;综合经济实力跃居河南省第4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