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从供给不足到总量基本平衡的转变。这主要应归功于粮食单产的大幅度提高,而科技进步对于提高粮食单产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但也应当看到,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5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我国一些主要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偏低,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农业科研成果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许多科研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不够,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农业科技创新明显不足;二是由于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不足以及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下降、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弱等原因,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较低。
今后一个时期,由于人口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粮食需求结构变化,我国粮食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耕地资源将逐渐减少,水资源供给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以保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将是缓解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当前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增加农业研发投入。强化基础性、前沿性科学技术研究,加大对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增加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的供给。品种优化和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跨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应加大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大学与农业企业等进行联合与合作;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应进一步完善针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把专家的试验产量转化为农民的现实产量,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是,推良种比较容易,推良法比较难,结果导致农业先进技术推广这类公益性服务的供给远远不足。这是因为,良种是以经营方式推广的,有利可图;而良法是以服务方式推广的,无利可图。对此,应加大财政对农技推广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其待遇,吸引更多的农科大学生加入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充实农技推广力量;加快农技推广制度的改革创新,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在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收入、晋升机会与其工作成效、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挂钩,以激发其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素质和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农民使用粮食新品种、新技术不仅要承担更高的风险,而且要投入更多的物质资本和劳动,而当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弱化趋势,对新事物的接受意愿和能力都比较弱。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大对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补助,通过给予一定示范补贴和风险补贴的方式加快培育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作者:方鸿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