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大学生当“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3年。如今,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因此,在农村青年进城打工的热潮中,一批批大学生走向农村,当上“村官”。这种人口互动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和政策相结合的产物。
尽管很多人对大学生村官提出质疑,不仅仅是对他们当村官的目的,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不可否认,他们的疑问是不无道理的,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在面对这个新生事物的时候应该看到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它所带来的利益。我认为大学生村官有以下作用:
1、宣传科学,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素质。众所周知,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教育方面。基于多种原因很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大大影响着教育,农村是教育界的一大弱点,虽然国家每年都拨大笔经费发展农村教育,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在农村提倡扫盲活动,利用农闲时间和晚上办各种学习班,来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但这些措施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生进入农村当村官可以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来宣传科学,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让他们真实的看到知识就是力量,让他们也自愿的去学习、去创造。知识促进经济,相信当农民的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一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传播新的理念,改变农民的陋俗和错误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解放了思想,城市人思想变化之大自不用说,农村的变化也是相当大,很多封建思想都不复存在了,但是一些新的错误思想却也无形中侵入人心。例如,因为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产生了拜金主义,尤其是在农村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看到了经济的发展更是希望能够挣更多的钱,所以很多年轻人早早就辍学了,他们进城打工,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挣些钱盖房娶亲、结婚生子,等到年纪大不适合在外打工的时候就回家务农。农村孩子真正考进大学的仅仅是少数。只有开明和比较有远见的父母才愿意供子女读到大学,尤其是女孩子。大学生村官思想比较活跃,可以在自己利用所学知识给农村带来利益的同时, 宣传新的理念,改变很多人头脑的拜金主义,让更多的父母愿意供子女上学,让更多的孩子愿意读书,愿意走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一条路。相信这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国民的教育素质,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竞争水平。
3、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具有良好的理论和新知识基础,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农村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推广了新技术新方法,并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另外,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生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虽然政府鼓励大学生就业于基层社会,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经过近几年的经验可以知道,我国在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方面做的还有待完善。
1、大学生村官地区分布不平衡。大学生村官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但是现在很多发达城市,比如在北京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待遇以及优惠的政策,对人才有着极大吸引力,大学生竞争当村官,并且竞争非常激烈,而很多偏远、贫穷地区,要把这项计划具体操作起来,就显得很吃力,突出表现在地方财力不支、少编缺编、缺乏配套机制和社会保障,不能确保政策的延续性,所以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去。这就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因为真正需要大学生的地方恰恰是这些偏远、贫困地区,他们需要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需要有人给他们打开科技大门,需要有人引领他们奔向富裕道路。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太偏远、太贫穷,所以很多大学生并不愿意深入这些地方。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真正需要大学生村官的地方请不到大学生村官,并不太需要的地方大学生却挤破了头!
2、大学生专业知识不对口,很多人无法真正发挥他们的专长。虽然说农村是个大舞台,每一个真正融入农村的大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但是这一个角色是否能够很好的发挥却是另一个问题了,另外,很多人仅仅擅长于一个专业是很难真正的对农村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现在一个农村基本是一个大学生村官,但是我觉得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村中繁琐的日常事务以往的村干部是可以完成的,大学生进入农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人不是万能的,一个人负责全村的所有事情难免会无法投身于自身擅长的专业,并且对于自身并不擅长的方面也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所以需要一个大学生团队共同协作。因为就像是一个企业要想成功还需要很多的精英组成一个比较具有实力的团队,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协商,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大学生愿意长期留在农村的比例较小。虽然有不少大学生进入农村当村官是受丰厚的待遇以及优惠的政策所吸引,但是更多的大学生是怀着一颗热诚的心、怀着满腔热血去投身农村建设的,他们希望在农村这个大舞台能够演绎他们的精彩,通过他们的力量改变农村的现状,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往往与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第一,很多农村虽然不大,但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且矛盾众多,并且很多大学生村官并不是当地人,对于本地情况并不熟悉,再加上大学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三五年很难打开工作局面。第二, 他们还面临很多的考验,比如说农民并不是很信任他们、工作范围有限、权力有限,未能进入决策层等。第三,在很多地区,国家在财政支持、政策配套机制和社会保障方面做的不到位,所以并不能保障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多种原因造成他们的困惑,他们在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就会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在聘任期满就会离开农村,一批已经有经验的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是国家的一大损失,国家还要重新聘请新人,就相当于一项工程由一个工程师转给另一个工程师一样,并且这个新的工程师是一个刚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新人,其潜力的挖掘以及其能够带来的效益是需要时间和财力去证明的。
正是因为我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从1995年实行以来这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利有弊,众说纷纭,也有很多人提出建议,对此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提出我认为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1、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大学生村官。正如我国培养师范生一样,我国也可以针对未来的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专门培养一批大学生村官人才,合格的毕业生并不是直接分配,也是需要走进人才市场,经历接收单位和应聘人的双向选择过程。
2、每个乡镇或者区域的大学生村官组成一个大学生村官团队。因为人不是万能的,每一个大学生村官也仅仅是擅长一个或者两个专业,他们要想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就需要在做好自身事务的同时加强合作。成功是需要协作精神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万事万物复杂多变,人更需要协作。所以我认为应该按乡镇或者区域来划分,每一个区域或者乡镇共同聘请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他们的专业各不相同,让他们组成一个大学生团队, 每一个人负责一个村,但是每一个人负责这个区域或者是乡镇的事务的一个方面,这样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合作。相信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乡镇村或者是区域村,就如大家所说的地球村性质是一样的。这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资源,而且一旦大学生村官能够取得成效就是能够带动一个大的区域的发展,而非仅仅是一个村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各村农民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3、鼓励本地尤其是本村大学生反哺农村。因为农村人际关系复杂、村务琐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且矛盾众多,很多农村问题并不能按照平时城里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也不是法律或者是仲裁或者是什么方式能解决的,他们更注重的是农民之间的亲情关系,所有这些都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村里的情况。所以留住本村的大学生比招聘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更有帮助。(作者:王海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