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惠州日报》刊登的“大学生在乡村系列报道”之一、之二,《城里娇柔女 山村孩子王》的主人翁钟杜燕、《“大学生村官”提高村务信息化》主人翁李远带都是勇于挑战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天之娇子”,他们的行为令人钦佩有加。
钟杜燕在县城父母那有一幢两层小洋楼,但她还是去离家80多公里的偏僻乡村当上一名乡村教师。只一床一桌一椅装扮简单的居室,晚上连收看电视都有困难,而每周20多节课还兼教务工作,但钟杜燕乐此不疲。李远带在乡村当村官,帮村委会做好日常工作,并将所学用于提高村务信息化处理,用她的话说:“村委会工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她们的事迹告诉大学生,在农村是大有作为的。
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考公务员;或千方百计想留在城市,结果是城里就业相当紧张,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好吃父母的,而乡村需要大学生则虚席以待。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不敢去乡村一展才华呢?乡村相对城市生活要艰苦得多,也许这是不去的主要原因。但是,有大志者都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20多岁就在农村搞“乡村经济调查”,一深入就是许多年,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果按他殷实的家境,留在城里是大有条件的。可是,没有在农村的艰苦努力,就没有其以后的大作为。而在今天,要体现个人价值,农村是广阔的舞台。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学有所成,如果没有施展才华的天地,也就空有一腔热血。当然,农村工作生活艰苦,但恰恰它能深层接触中国社会,也是不躺在父母铺就的温床、自我奋斗的用武之地。不敢去农村发展,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没有艰苦创业的勇气,自认为读了一些书,就应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而现实中,大学生越来越多,已没有“奇货可居”的条件,不经过艰苦奋斗是不能成才的。是碌碌无为终其一生,还是奋斗做出娇人业绩,每个年轻人都必须作出选择。
当然,大学生到农村去,政府部门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爱护。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有所作为。相关部门和单位还应把他们下乡的情况记入人才库档案,对于经过锻炼表现卓越的年轻人给予提拔重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未来的大学生。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吸引更多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农村的面貌也将有更大的改变。 [作者:石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