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选聘的村官按照聘用制,在村里任期3年,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和党支部书记助理职务,3年期满后,报考研究生的加10分,同时在任职两年时,为外地生源的村官解决北京市户口;任职三年的待遇也不错,第一年基础工资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所以在能解决户口和相对不错的待遇下,少数学生把当村官当成了跳板,宁愿到农村3年,然后再次进行择业,而这一问题已经在部分基层农村显现出来。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村官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大学生去当村官。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是有服务农村的理想的,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在就业、考研日益严峻的今天,把当村官作为跳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不能搞“短、平、快”,两三年一过,成熟了的人才又“孔雀东南飞”了,农村岂不成了不折不扣的人才“中转站”了?农村的发展、农村的振兴得有长期的人才作支撑,相关方面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与使用策略,定好政策、用好政策,既要让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享受到优惠,又要让广大的农民得到实惠。有些地方是大学生村官遍地开花,但真正结硕果的是微乎其微,“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这恐怕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新农村之景。
某些大学生村官在享受了优惠政策后很快跟农村拜拜了,我们不必责怪他们的动机不纯、觉悟不高,如果政策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只是“跳板”而非“平台”,当上村官的大学生不跳槽似乎就有点傻了。平心而论,走进乡村的大学生中有志青年、热血青年还是不少的,但地方政府要有科学民主的配套政策,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有了后顾之忧,谁还愿意固守农村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