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参加“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的李伟、王红兵、戈新化等170名大学生村官,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专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写信,汇报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表达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坚定决心。5月5日,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回信,信中告诫大学生村官,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5月8日大学生村官网)
在笔者看来,李源潮告诫大学生村官,先当“村民”后当“村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意义上说,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反映了 “村官”工作的内在规律。我们知道,在农村,“村民”与 “村官”的关系,是一种平行的服务与被服务、组织与被组织的民间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村官”不能像行政领导那样发号施令,更多地是靠“村官”在履行职责时,与“村民”心贴心,面对面地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了解“村民”,熟悉“村民”,理解“村民”,努力与“村民”打成一片。这就意味着“村官”本身也应当是“村民”,“村官”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村民”之中,才能更好地组织、动员和服务于“村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源潮告诫大学生村官,先当“村民”后当“村官”,正是“村官”工作内在规律所要求的。
第二,从实践意义上说,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内在规律。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尤其他们都是“80后”,多数还都是独生子女,是“外乡人”,由于他们从小到大没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不熟悉农村、不了解农民,还没有与农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要他们走出校门就去当村官,显然与村官成长的规律脱节。在这种情况下,李源潮告诫大学生村官,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正是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来到了农村,他们不但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带头人,还为自己开辟出了一个个人发展的新空间。他们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和新技术,而农村开阔了他们的思路、视野,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和梦想。但是也要看到,少数大学生把当村官当跳板。如为考研加分而当村官、为解决北京户口而当村官,有的宁愿到农村混上三年,然后再次进行择业,由于有这些思想的存在,一些大学生村官不能吃苦,不能过艰苦的农村生活,不愿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就更谈不上当好村官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源潮告诫大学生村官,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对于端正大学生村官的动机,矫正大学生村官不正确的思想,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王廷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