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近日发表文章“被功利绑架的社会实践是个坏东西”,引起了大众对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再思考。“浙江一些高校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专门设置了奖项用来奖励暑期实践做得比较成功的团队,奖金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媒体是否参与报道是评审的主要标准之一。(《现代金报》8月3日)”,这种现象相信已经不是浙江有,全国各个地方的大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学生社会实践特别是赴农村地区的实践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这个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以至全社会对农村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后,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观念最为开放进取的群体,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2008年有太多的大事要关注,应该说,这个暑假,社会实践又是一个了解农村、熟悉国情的良好机会。2008,一批批的大学生怀揣一腔热情向祖国大江南北的农村高歌行进!不过,在这些数量众多且跃跃欲试的奔赴农村地区实践队伍中,究竟有多少是本着真正关注农村了解农村的目的?抑或只是一支支开往农村地区的旅游团而已?从历年的报道来看,后者现象让人十分担忧。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其他形式的农村社会实践,究竟是了解农村,帮助农村或者只是打着实践的旗子观光而已?
很多时候,大学生在校念书多年,对农村的一些了解也会渐渐的淡忘,而只有在暑假这个时候才能抽出时间来重新走入农村、深入了解农村,当前我们的农村建设蓬勃展开,需要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农村,为农村提供新鲜血液,给农村带去活力。只有在社会实践中真正的了解农村,才能培养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才能够在今后的抉择中更多的考虑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农村。当前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做村官,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前提:要对于农村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农村的有感情。若果是借观光旅游来了解,这是“假认识”或“浅认识”,因为真正的农村生活是朴实而又普通的,真正的农村生活很少也很难拿出台面被观光的。有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农村可能并不适合于旅游而受到绝大多数实践队的忽视,然而这样的农村才是真正的农村,我国9亿农民居住的地方就是千千万万朴实的的村落——那里,更需要广大青年学子的关注!
因此,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首先要以了解认识农村为目的,然后是培养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感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只有一头扎进农村,与农村来一次真正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对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农村的现状有一个比较真实(虽然可能肤浅)的了解。很多大学生回到自己家乡所在地自己十分熟悉的农村实践,也是很好的想法,但是自己所谓熟悉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对于一个农村太熟悉了,所以对于农村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却没有真正的农村认识。了解农村,关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首先从自己的十分熟悉的家乡开始,可以借助暑期实践的机会重新认识“生我养我”的家乡。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的展开,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而我们在农村调查的感受就是农村由于人、财和物的大量外流导致严重的衰败,有村民很希望大学生下乡当村官,他们对于大学生村官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大学生农村实践,就要行走在田间地头,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代表当代大学生对农村投以关注的目光,同时外界特别是同龄人传达一个真实的农村形象。
只有经过“垄上行”的历程,才会对农村有更加切身的感受,才会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至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才会真正的思考农村的发展和前途问题。有人说,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是人文关怀的精神和宏观的视野,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尤其是赴农村地区的实践,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作为青年主力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应当纯洁其目的,摆脱各种庸俗观念和行为的侵扰,要抓住实践机会,来改造认识,来培养感情,来发展自己,然后为新农村建设,为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积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