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江苏省委选拔千名大学生奔赴经济薄弱村任职。
2008年,江苏省委决定:连续5年,每年选拔16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担当起村官,怎样帮助他们转变角色、发挥所长,引导他们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5月,在省委安排下,去年赴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分批来到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华西村,接受为期3天的短期培训。
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国生同志专程到华西与学员代表座谈,勉励学员们把这次培训学习作为做好工作新的动力,扎根农村基层,闯出一片新天地,创出一番新业绩,为下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树立榜样。
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领导、专家、“一线”村官面对面授课,使大学生村官们明确了定位,提高了能力,更为跟踪培养好大学生村官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新路。
跟踪培养防止“水土不服”
大学生到村任职,缓解了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不少大学生到村后能很快适应环境、发挥所长,干得有声有色。然而实践中,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到村后,也面临“水土不服”的困惑: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政策不了解,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初到农村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省委组织部负责人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健康成长,一方面需要大学生把农村当作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努力学会作基层工作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加强对到村任职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找准定位,适应环境;有关部门要制定和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为大学生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而从长远看,省委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也是在为党的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接班人,有必要对大学生村官加强培养,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
为此,省委决定,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开展定期培训与经常性培训,传授党的农村工作政策、管理知识、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内容,提高到村任职大学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行结对帮扶、跟踪培养、动态考核,有效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并帮助他们解决好遇到的实际困难。
送去建设新农村的先进经验
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基地。省委组织部精心设计了贴近实际的课程,采取典型引路、专家引导、上下交流、互助互学等新颖的培训方式,把建设新农村的先进经验送到大学生村官手中。
每期培训班,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市委、县委负责同志都亲自与学员深入探讨新农村发展思路。 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在交流时说,学习华西经验,关键在取其长、补己短,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农业、科技、党建等方面的高级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相继为学员们开设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理论。省政协秘书长刘立仁从城乡统筹的大背景探索村企互动、从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探索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从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省农林厅有关专家介绍了“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16个特色产业及相关产业技术和技术推广方式。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负责人,就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队伍建设进行了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