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党中央首次提出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工作。这是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加快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的具体措施。同时,这项举措也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给有志于服务三农、献身三农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其意义不言而喻。
2007年,我顺利通过顺义区组织的选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笔试、面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7月13日,我以顺义区李桥镇西大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身份第一天上班,从此开始了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征程。这一天对我意义重大,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现在我到顺义农村基层工作已近半年。在这段时间里,从象牙塔的一个学子到深入农村基层工作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助理,我感触颇深。现就自己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一同分享。
1、适应环境,明确定位
到农村工作,首先必须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尽管我来自农村,但真正要在农村工作,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但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没过多久,我很快就适应了农村工作、生活习惯,并彻底改变了晚睡晚起的不良习惯,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步调一致,真正坚持了不定时工作制。
其次,在农村工作,要谨记使命,找准工作定位。既然是村党支部书记,就应当严格按照区、镇有关文件精神去做,即“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做好党务、政务工作”。我们的角色是助理,职责是协助,必须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另搞一套。
2、熟悉村情,认清优劣势
要做好农村工作,其前提是必须熟悉村情。我所在的西大坨村,历史久远,在清代已成村,因村北有一大沙坨,故名。民国时期属李家桥村,1949年前,析出独立成村。该村北邻任李路,距顺通路仅一公里,交通便利。西大坨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172户,人口541人,2006年总产值344万元,人均收入6359元。
到农村工作,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劣势。作为大学生“村官”,其优势是理论素养高、知识结构全面;其劣势是社会经验、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努力克服缺点、认真学习弥补劣势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多思考、多对比,努力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优势,积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