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校,有没有‘村官’专业啊?”昨天(15日)下午,在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光春意味深长而不失幽默的一个命题,引起与会人员深思。(4月16日大河报)对于徐光春书记“高校开设村官课”的建议,笔者认为很有必要。
从政策跟进的角度说,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把中央这一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作出部署,从2008年起,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共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有计划地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将逐渐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和教育部门,适时跟进这种政策调整,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在专业设计、课程安排上应该适应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尽早开设村官课,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有计划地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培养比选聘更重要。因此,作为高校和教育部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必须立足于社会需要。换言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有责任和义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有责任和义务相应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客观上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大学生到期村任职,担任村官。在这种情况下,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村官的客观需求,适时开设村官所需要的专业课,加快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步伐,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质量,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从人才成长的角度说,所学有所用,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村官也是如此。只有在学校学到了与当好村官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担任村官的实践中得心应手,在理论的指导下小走弯路。否则,工作中就比较盲目,就会多走弯路。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高校和教育部门就必须着眼于大学生村官人才的成长,及早开设村官所需要的专业课,为大学生当好村官打好理论基础。
基于以上必要性,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特点,笔者以为,高校开设村官课,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优先考虑的:一是与农村工作相关的法律课。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选举法和其它与农林牧渔相关的涉农法律;二是与农村工作相关的政策课,如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以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相关政策;三是基层工作管理课,包括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管理等;四是调解课。帮助学生学会农村调解工作中的调解艺术和一般方法;五是经验课,如组织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村官为大学生,通过“现身说法”,为大学生走出校门担任村官提供一些间接的借鉴经验;六是实践课。可以专门辟出一定的时间到农村去做“见习村主任”,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些直接经验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调整,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行当,一门新专业,客观上要求高校和教育部门,必须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尽早开设大学生村官行当需要的、适合大学生村官人才成长的、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课”,这是高校和教育部门共同面临着的当务之急。(网友:王廷连)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